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
送上这两天登上热搜的央视文案大礼包,无论是当作文素材,还是纯作欣赏,都很赞!
《朗读者》篇
“女性到底有多美?”
女性的眼睛既可以温顺地注目痛楚
也可以锐利地俯瞰繁华
女性的双手既可以烹饪出流转的美味
也可以指挥进行中的航船
女性可以在艺术中浸润出一份教化
也可以在科学中历练出一种风姿
既宜室宜家,也为国为民
视频加载中...
“我们可以改变天下吗?”
如果说
我们曾经对天下做出过一些什么改变
那是由于我们和孔子,和孟子
和亚里士多德
和贝多芬、达·芬奇
和牛顿、爱因斯坦们在一起
是历史的积累
是聪慧的传承
是万万千万人的努力
让改变天下成为可能
而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在个中的意义
也仿佛是人类文明对宇宙的意义一样
在浩瀚无垠当中
叩击出微弱却伟大的回响
《如果国宝会说话》篇
“我们哭着降临天下,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一千五百年过去了
注目过这些佛像的大多数人
都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
有人曾经亲眼目睹
他的僧衣从鲜红变成淡红
也有人见证了
他脸上的金箔
一片片地脱落
你可能会问我
为什么人们
不把这些碎片全部拼接
规复它完美的样子
由于人们创造
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
见到了
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
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
看到了人类
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我们哭着降临天下
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九千年前,一只仙鹤去世去
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
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
九千年,斗转星移
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
骨笛也逐步演化成竹质笛箫的大家族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
是九千年古人类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舌尖上的中国》篇
“韶光的味道”
这是盐的味道
山的味道
风的味道
云的味道
这也是韶光的味道
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
已经在漫长的光阴中
和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
情绪和信念稠浊在一起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转化的灵感”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统统
中国人从来没有
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
人们怀着对食品的理解
在不断的考试测验中探求着转化的灵感
中国人的老祖宗
用一些坛坛罐罐
加上敏锐的直觉
打造了一个食品的新境界
要达到让食品转化成美食的境界
这个中要超出障碍,要营造条件
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
从而由“吃”引发出最大的聪慧
《经典咏流传》篇
九句诗词,道尽人生之味
人生如一场修行
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
困难时,“潦倒新停浊羽觞”
但生命的跋涉不能转头
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
也要“会当凌绝顶”
哪怕“无人会,登临意”
也要“猛志固常在”
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
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
“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视频加载中...
诗词,是中国人的心灵相册
诗词是千年光阴构建的家园
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回籍之喜
“磨损胸中万古刀”的不平之怒
“不斟酌,自难忘”的吊唁之哀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游春之乐
像一本本心灵相册
等待着我们去打开
去走进一个个熟习又陌生的精神天下
《航拍中国》篇
“造物的秘密”
总有一些风景
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
一片叶脉可以绵延数十公里
水和云架起梦中走过的路径
我们和高空气流周旋着
创造出一个垂直天下
陆地边缘奔驰着生命的律动
密林深处回荡着古老部落的传说
高山之巅隐蔽着上古神兽的踪迹
俯瞰云下的天下
图形、线条的背后
是上天造物的秘密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
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是四季轮转的天地
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像鸟儿一样
离开地面,冲上云霄
结果超乎你的想象
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
瞥见专属于高空的奇不雅观
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
再熟习的景象
也变了一副样子容貌
《河西走廊》篇
“青鸟使”
公元前126年
匈奴军臣单于病逝
张骞捉住机会,再次出逃
从甘泉宫出发那一刻算起
一个13年来杳无音信,险些被遗忘的男人
溘然像穿越时空一样平常,活着回来了
当这个男人再次看见巍峨的长安城时
匍匐在地,长跪不起
此时的他
已经从一个英姿抖擞的青年
变成年近不惑、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当年出使的使团
本日回来的也只有他和堂邑父、匈奴妻子
还有他带回来的西域舆图和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
以及他未曾消耗的梦想
“敦煌”
日出日落,斧凿声声
敦煌佛窟的营建
从未在如流的岁月中停滞
石窟在不断增加
从雄浑健壮变成秀骨清像
继而转向柔和丰腴
色彩逐渐细致艳丽
构图愈加大胆
一代又一代的画匠
将他们的崇奉和希望
刻绘在石壁之上
《文籍里的中国》篇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犹如镜鉴”
千秋功过,皆在青史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犹如镜鉴
壮游山河,青年立志
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
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哑忍
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
在汨罗江畔感想熏染屈原的家国情怀
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大胆
也反思他的败亡
山河是一部史籍,壮游犹如读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视频加载中...
《国家宝藏》篇
“穿过黄土与韶光的缝隙”
陵外与陵内
隔着死活
更隔着变与不变的光阴
穿过黄土与韶光的缝隙
仿佛可以听到大秦军团压抑了两千年的呼啸
他们久经疆场,所向披靡
可严苛的纪律让他们不敢做出过多的表情
守护成了他们唯一的信念
分裂与统一
和平与屠戮
传奇与未知
这里是中国大一统的出发点
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四方高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
中国有天下上现存最早的星图
最古老的不雅观象台
最完全的天象记录
一贯到本日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
也从未停滞
黑格尔说
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
透过这成百上千颗
依然高悬于穹顶之上的星辰
我看到了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你好生活》篇
“生活是拥有,生活更是失落去”
说走就走的旅行
和家人的聚会
大汗淋漓的球赛
无所顾忌的拥抱
一次热闹的派对
一场坐满不雅观众的录像
身心怠倦的翱翔
乃至毫无障碍的呼吸
那些过去不值得一提的事
现在想想
每一个字都以为幸福
生活是拥有
生活更是失落去
有时失落去更能让我们明白
生活里的那些不值一提
是统统努力的目的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头图自/视觉中国
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
监制丨徐冰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