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燕子轻盈的飞来飞去,鸳鸯相依相偎,鸭子在水中嬉戏,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河滩上蒌蒿和刚发新苗的芦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想熏染大自然的美好吧!

一、识记二类字

1、二类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或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字形。
“鸳鸯”读准字音“yuān yāng”,把稳部首是“鸟”,可以借助词语“鸳鸯戏水”来识记,“崇”是翘舌音“chóng”。

2、可以采取组词的办法来识记。
“豚”组词“河豚”、“惠”组词“优惠”、“减”组词“减法”等。

三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眼中的春夏气候

二、一类字书写提示

1、“燕”象形字、上中下构造,中部紧凑。
下部4点间距平均,第一笔向左倾斜,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2、“惠”会意字、上部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
心字底的卧沟呈月牙形,向左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央,末点写在钩画之外。

3、“溪”形声字、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些。

三、墨客先容

杜甫(712-770),唐代墨客,字子美。
因居长安期间,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长远,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词人,开辟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曾几(1084-1186),南宋墨客,字吉甫,号茶山居士。
为人正派,勤于政事,学识渊博。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著有《茶山集》。

四、课文学习

1、朗读辅导

《绝句》这首诗朗读时要定准欢畅的语调,读出对春天景致的赞颂,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里燕子在空中飞,鸳鸯在沙滩上相依相偎,鸭子在水中拍浮的美好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的“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重点落在“花”上,“三两枝”速率放慢,读出画面的层次感。
第二句“春江水暖”略微拖长,读出温暖的觉得。
第三句语速加快,语气中要饱含对大地无限活气的一片喜好。
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第一个“日”读得稍长稍重,第二句读出墨客的游兴飞腾,愉快的心情,第三句语速加快,重点落在“路”上,第四句轻松愉快的节奏,读出静中有动。

2、课文主题

《绝句》这首诗描述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墨客对春天的喜好和赞颂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墨客苏轼为惠崇的画所作的题画诗。
通过描写早春时节活气勃勃的春江景致,真切地描述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表达了墨客对早春的喜好和赞颂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描写山行中初夏的美景,表达了墨客山行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五、课后题(第二题)

《绝句》:春回大地,暖融融的太阳,沐浴着春光的江山,多么奇丽,东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河滩上、岸溪边冰雪融尽,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水暖沙温,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

《惠崇春江晚景》:春天到了,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他们最先察觉到了早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小小的芦苇也长出了新苗,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呈现出了一片活气勃勃的早春景象。

《三衢道中》: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墨客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尽头又改走山路连续前行。
在回来的路上绿荫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笑声,最近时更增长了些幽趣。

让我们一起快乐学习语文~~

感谢您的阅读~后续精彩不断~喜好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