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人。
听说原名叫犬子,后因仰慕战国时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相如。
少时喜好读书练剑,20多岁用钱换了个汉景帝的武骑常侍,这官说白了,也便是陪天子打猎玩玩而已,很不得志。
最风光的是汉武帝时,司马相如被任命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夷,为开拓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
司马相如扬名的还是其才华和汉赋,生活伴侣才女卓文君也为其增色不少。

司马相如最为英气的自我炒作是在与汉武帝之间,汉武帝读了《子虚赋》,非常喜好,以为是古人之作,嗟叹不能与作者互换。
这个被狗监杨得志知道了。
解释一下,“狗监”在汉代是主管天子猎犬的官。
杨得志是司马相如的老乡,对汉武帝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
”汉武帝十分惊喜,立时传旨召司马相如进京。

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赞不绝口,这是相若何等光彩的时候。
那会儿的赋,大多数是渲染宫殿和帝王游猎,目的也便是给大领导和达官显贵们看。
面对汉武帝的认可,司马相如却红绸子上绣牡丹——锦上添花,说:“且慢,《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许可我再做一篇天子打猎的赋”。
这也是大作《上林赋》创作的背景。

《上林赋》与《子虚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且更有文采。
好文章有知音,作者是幸福的。
汉武帝因欣赏《子虚赋》,催生了司马相如姐妹篇《上林赋》的问世,同时司马相如还被汉武帝封为郎,这真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想当初费钱换了个武骑常侍,遇上的是汉景帝,而汉景帝偏偏信黄老,不喜好作诗、写文章,司马相如只好窝窝囊囊地活着。

司马相如爆炒高手汉武帝赞子虚赋时直说且慢⋯⋯

汉景帝时,有一次,梁王一群人来朝见景帝,司马相如创造这群人中有不少文人,水平都很高,发言饮酒很投契。
于是趁着这么个机会向景帝辞了职,成为梁王的门客,跟那群文人混在一块儿,其乐融融。
几年后,梁王去世了,饮酒、作诗的门客也就树倒猢孙散。

司马相如没办法,只好到临邛县投靠他的朋友王吉,这个县的父母官。
司马相如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想生存,总得有点立足的本事吧!
于是,司马相如与王吉一合计,司马相如决定先把自己的身价炒上去。
他住在都亭里,让这个地方的最高主座王吉,每天定时准点来拜访他,必须风雨无阻,毕恭毕敬。

开头几天,司马相如还出来接见王县令,后来干脆叫随从的人出来,推辞说他身子不舒畅,不便相见。
司马相如不出来接见王县令,王县令表现得更加殷勤地登门问候,而且每天还故意地招摇过市地来都亭去拜访。
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王吉和司马相如干的第二件轰动全城的事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遇,而后司马相如爆炒自己的老丈人卓王孙。
司马相如身价炒了上去往后,当地的炼铁业主卓王孙得知王县令有贵客,便约请来自己家小聚。
司马相如不想见土财主,王县长就以丧偶待嫁的土财主女儿卓文君说事,如何才貌双全等。
司马相如对卓文君也早有耳闻,于是俩人一同到卓府赴宴。

卓王孙是当地炼铁业主,富甲一方,酒席上除了王县长和司马相如,还有几位都是当地的名流和土豪。
酒过三巡,王县长约请司马相如操琴一曲,以助酒兴,同时让土豪们瞧瞧,我的朋友都是什么档次的人物。
司马相如会意一笑,可以,正想露一手最近新作《凤求凰》。

喷鼻香丸入炉,喷鼻香烟环抱,司马相如食指轻点,美妙的琴声如同一缕东风,又似三月春雨,天籁之音,在酒席间响起,琴声穿越客厅、花园、绣楼⋯⋯精通琴艺的卓文君,立地以为有人在向她倾诉,是谁如此博识的琴艺。
卓文君循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客厅里,仿佛心有灵犀相牵,幸福总是在瞬间发生。
俩人双目相对,各种信息,直达心灵,千年修行,百年好合,一见钟情。

卓文君到底是卓文君,才女做发难来总是任性的。
她不顾家人的脸面,当晚至司马相如房间,惺惺相惜,相悦意缠绵,私定终生,决定天一亮,两人不告而别,私奔成都,过二人间界的小日子。
怎奈司马相如徒有文才,名声在外,当下却是个无业游民,家又没有多少财产,彻里彻外的白面皮子穷诗人一个。
《史记》说他是“家贫无以自业”。
“坐吃山空”的小两口,米坛子很快就见底了,恩爱再浓再深,饿肚子是弗成的。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无奈之下只好厚着脸皮返回临邛,寻求卓王孙予以帮助。
卓王孙早已被女儿私奔气得半去世,以为老脸都丢尽了,现在又出了这么个穷苦人,真是失落望加绝望。
别说接济帮助了,就连家门也别想迈进半步。
司马相如也来脾气了:“你不帮我!
我非得让你主动来帮我。
”司马相如将卓府阁下的一处门面房,租下来,开了一间小酒馆。

相如一身伙计打扮,卖力在酒馆表面吆喝,招揽买卖;文君粗布衣服,卖力跑堂兼斟酒。
夫妻俩一唱一和,把小酒馆搞得热热闹闹,而且广而告之:“此馆非彼馆,临邛首富之女开;货真价又实,东西南北皆无双。
”一来二去,人们都知道这是卓王孙苦命的女儿半子开的。
韶光长了,人们便骂卓老板 “势利眼”、“小气鬼”、“吝啬鬼”。
各种议论在市井流传,搞得特殊爱面子的卓王孙,不敢出门,怕遭白眼和背后的指指戳戳。

人言可畏,昔日常来常往的高朋好友也不上门了。
一位八拜之交的朋友对卓王孙说:“司马相如毕竟是有才华的人,曾经是梁王的座上客,将来一定会有出人头地之日,你何必要与他过不去呢!
”卓王孙也是精明人,以为有道理,便让朋友从中说合,答应帮助司马相如回成都安心研读。
司马相如爆炒老丈人卓王孙成功,夫妇得到了一笔巨额,双双回到成都,连续过“两耳不闻窗外事、齐心专心只读圣贤书”的贵族生活。
没过多久,便被汉武帝召去写他的《上林赋》了。
(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奉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