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宝玉去梨喷鼻香院前碰着了不少人,众人夸宝玉“字法加倍好了”,索要“斗方儿”,为宝玉亲书“绛芸轩”三字埋下伏笔。“斗方”,指字画所用的一尺见方的纸或一尺见方的书页字画。
这些人都代表北京朱来日诰日启朝之大臣。有门下傍友相公“詹光”,脂批道:“妙!
盖沾光之意。”“单聘仁”,脂批道:“更妙!
盖长于骗人之意。”有银库总领“吴新登”,脂批道:“妙!
盖云无星戥也。”“星”,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戥(děng)”,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品平分量小的东西,称“戥子”。有仓上头目“戴良”,脂批道:“妙!
盖云大量也。”还有年夜班“钱华”,脂批道:“亦钱着花之意。随事生情,因情得文。”
《石头记》用谐音为书中人物取名,一样平常认为仿自《金瓶梅》。实在并非如此,此法亦非《金瓶梅》所独占。与其说《石头记》用谐音为书中人物取名,不如说《石头记》用人名点出书中人物之角色意义,比如“宝玉”即“玺之玉”(缺角传国玺)、“宝钗”即“玺之金”(传国玺之金角)等等。此法源自《庄子》,比如《庄子·人间世》之“支离疏(zhī lí shū)”、《庄子·德充符》之“闉跂(yīn qí)支离无脤(shèn)”等等。
2. “绛芸轩”代表北京朱明朝廷
本回:“(宝玉)来至自己的寝室。只见笔墨在案,晴雯先接出来,……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叮嘱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恐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一时黛玉来了,……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
“绛芸轩”三字贴在宝玉之“寝室”的“门斗”上。而古人藏书用芸喷鼻香避蠹虫,故借“芸”以称书斋;以是“绛芸轩”又是宝玉之书斋。“门斗”,门楣。“芸”又称“芸喷鼻香”,一种喷鼻香草。
“绛”,大赤色,隐“朱”,这里指北京朱明;此处之宝玉即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代表北京朱明皇权。而所谓“绛芸轩”是宝玉之寝室兼书斋,以是此处之“绛芸轩”代表北京朱明朝廷(拜会第二十一回“四儿”、第二十四回“贾芸”)。“绛芸轩”三字为宝玉所书,又出于林黛玉眼中,正为点出此点。林黛玉代表北京朱明;而“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之晴雯则代表北京朱来岁夜臣。
北京紫禁城即以乾清门为界分为“外朝”与“内廷”。外朝为天子处理朝政之地,内廷为天子私人活动之所,此即所谓“朝廷”。
3. “绛”字类大丫鬟
“绛芸轩”中的大丫鬟都代表北京朱明文武大臣。“绛”隐“色(朱)”,“芸”隐“喷鼻香(降)”,宝玉的大丫鬟也因此分为两类,一类至去世忠于朱明,一类中途屈膝降服佩服清朝(后金)。
宝玉的“绛”字类大丫鬟以晴雯为代表,其次为茜雪和绮霰。她们的名字当中都隐着一个“色”字,并都带有一个“雨”字旁。其特点是“有才”,但易“寿夭”。
晴雯之“雯”即彩云,既隐“色”,又“易散”(拜会第五回“彩云易散”)。“茜雪”“绮霰”之“茜”“绮”也隐“色”,而“雪”“霰”也易消。“茜”,大赤色;“绮”,有文彩的丝织品;“霰(xiàn)”,雪珠子。
晴雯等“有才”而“寿夭”,这与林黛玉的才情命运同等,故本回有脂批道:“晴有林风。”
第五回判词谓黛玉有“咏絮才”。林黛玉代表朱明,而朱明属于正统,以是黛玉之才是一种天赋禀性,是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之才;脂批道:“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见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宝玉呈才藻”)而宝钗所代表之清朝(后金)是要取代朱明,以是宝钗必须后天努力,饱学博识。
晴雯等代表抗清(金)之明臣,其代表人物为袁崇焕,第五回判词中之晴雯即袁崇焕。
4. “芸”字类大丫鬟
宝玉的“芸”字类大丫鬟以袭人为代表,其次为麝月、檀云。她们的名字当中都隐着一个“喷鼻香”字,其特点是“有德”而“降清(金)”。
袭人本名珍珠,因其姓花,宝玉改为“袭人”,并说典出旧人诗句上的“花气袭人”之句(拜会第三回和第二十三回之“珍珠”);“花气”即指花喷鼻香。而“麝月”之“麝”指麝喷鼻香,“檀云”之“檀”指檀喷鼻香。
第五回判词谓宝钗有“停机德”,乃因皇太极称帝后年号“崇德”;薛宝钗代表清朝(后金)。而袭人等“有德”而“降清(金)”,故本回有脂批道:“袭乃钗副。”所谓“有德”,乃因明朝第一个降清(金)之著名将领为孔有德。降清(金)之明臣不胜列举,其代表人物为洪承畴,第五回判词中之袭人即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