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竹自报;

益寿菊长存。
 (三益)

2.燕颔格:将一个词的前后两字分别嵌在联文第二个字的位置上,是为燕颔格。
如:

三山半落上苍外;

楹联常识十二种对联格汇总好掌握了你也是对联高手

二程度分白鹭洲。
 (山水)

3.鹿颈格(鸢肩格):将字嵌入高下联第三个字的位置。
如:

自有晚风推楚浪;

不劳春色染湘烟。
 (晚春)

4.蜂腰格:将字嵌入第四个字的位置。
如:

昆池明月满;

合浦夜光回。
 (月光)

5.鹤膝格:排在高下联第五个字处。
如:

三分春色描来易;

一段伤心画出难。
 (描绘)

五言联嵌在末了一个字称为雁足格。
如:

国渊称大器;

昌海是高材。
 (器材)

6.凫颈格:嵌在高下联第六个字位置。
如:

门前萧索青松老;

云里逍遥白鹤闲。
 (松鹤)

7.雁足格:嵌入七言联末了一个字。
如:

两岸杨花风作雪;

一池荷叶雨成珠。
 (雪珠)

从鹤顶格到雁足格是根据被嵌入字的先后顺序取名的,从魁斗格到晦明格,嵌字的规格变革多端,创作难度较大,下文亦根据顺序,作简要解释。

8.魁斗格:将字嵌入上联第一个字和下联末了一个字。
如:

千峰鸟语含梅雨;

五月蝉声送麦秋。
 (千秋)

9.蝉联格:是将字嵌入八言联的上联末了一个字,和下联第一个字,如:

景星庆云,中天为瑞;

和风甘雨,盛世之祥。
 (瑞和)

10.云泥格:将字嵌入上联第二个字和下联第六字。
如:

莲花剑淬胡霜重;

柳叶衣轻汉月秋。
 (花月)

11.鼎立格:将三个字(人名或地名)分别嵌入高下联,并排成三足鼎立之势。
上联首尾各嵌入一个字,下联中间再嵌入一字。
如:

林收暮霭景象清;

山入寒江月彩横。
 (林清江)

12.碎锦格:必须在高下联内分别嵌进四个字,位置不必相等,但高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如:

风起竹间萤影乱;

月明江上笛声多。
 (风影月明)

13.晦明格:这种嵌字联是晦明并用的,它可以在上联明嵌,下联暗喻(指应嵌入的字),反之亦然。
如:

阶下举杯邀月饮;

篱边信步赏花开。

上联暗嵌“酒”,下联明嵌“花”。

这种嵌字格一样平常不大利用,它类似隐字联,虽然按照晦明格的规则,可以明嵌,可以暗喻,但读者在欣赏这种对联时,总有一些迷离的觉得,在实际运用中很少见。

在诸多嵌字格中,用得最多的是鹤顶格和雁足格。
多数撰联者,喜好把人名、地名、店铺,景点名等,嵌在联尾或联首,让人一览无余,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二、回文格

回文格是利用措辞修辞手腕而天生的一种对联格式,是从回文诗中衍化而来的,它讲究措辞笔墨的排列技巧,构造上缠绵往来来往,变革有致,倒读顺读,流畅自若,但内容随着倒顺而互异。
如: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这副联的上联是说:人经由大佛寺(庙),下联是说,寺里的佛比人还要大。
高下联字数同样。
排列顺序一正一反含义截然不同。
再如北京天然居茶楼联,相传为乾隆所撰,联曰: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副联利用回文联的手腕,产生两种不同的意思,此中还不乏辩证关系呢!
上联说:人(或“我”)上了天然居茶楼,由于该茶楼名“天然居”,我自然地成了“天上客”了,这种回文联构思相称奥妙,读来耐人寻味,意见意义无穷。

还有另一种回文联(七言联)全联十四字,高下联有六字相同,顺读倒读联文意思不变。
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回文联是磨炼智力的,联文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大多作为茶余饭后的笔墨游戏,但创作回文联的难度是相称大的,哀求撰联者有深厚的措辞功底。

三、叠字

对联中的各种修辞手腕,无不打上古代文化的烙印。
叠字联也与我国古代的《诗经》有着不解之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诗经》中的“叠”字所启示,如《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叠字在诗文和对联中的利用,是相称普遍的。
一样平常在联首用叠字是重复加强词意的分量,而把叠字放在后面,则是另一种修辞手腕,目的是加强音节的节奏感,以期达到更为空想的艺术效果。

杭州西湖花神庙的叠字联和苏州网师园的名胜联一样是全篇叠字式。
如:杭州西湖花神庙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看起来是一些重复字,但诵读起来,韵味和意境就显然不同了,读到这种叠字联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美,有弯曲回荡,情真意切,曼情柔肠的意见意义。
如:苏州网师园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叠字联还有一种格式是联中只有一个词组重叠。
如:山东济南趵突泉联: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这种叠字联的形式,在所有的对联中不多见,从字面上看上去象叠字,实际上是一组动词的排列,高下联中,虽然有五个相同的字,但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词,联文的意思是说山东济南趵突泉的泉“水”冒个一直,泉水是从地下“冒,冒,冒,冒;冒上了地面”。
撰写这样的叠字联,要有较高的文学教化和丰富的想象力。

杭州九溪十八涧也有一副叠字联:

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这又是一种叠字形式,在每组叠字的后面,都有一个名词。
作者利用叠字联的特、点,奥妙构思,将九溪十八涧附近的自然风光描述得非常宁静和幽雅,如果不用叠字,这副对联的内容是很平淡的,但经由文学加工,精心设计,用叠字联的形式写景,使这里的景不雅观起了变革。
远眺山恋起伏,近看林木参差,脚下道路弯曲,耳边泉水淙淙,短短廿字,就把大自然的景致,涂上了神奇般的色彩。
意境中的山,是一把竖琴,道路是琴弦,树是弓,弹起了叮叮吟吟的乐曲声。
读了这副联,有徜徉在林间小路之上,耳听自然交响曲的觉得。

下面这副叠字联是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夫妇合撰的,李因得罪权贵和珅,被充军伊犁,后得释回家时,他们夫妇两人互助撰写了一联,表达各自的心情,联曰: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纪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隆冬过后始逢春。

这副联除了利用叠字而外,还利用“月圆月缺,月缺月圆”的修辞技巧,将他们所度过的苦难而困扰的岁月,深奥深厚地表达了出来,他的妻子以“花着花落,花落花开”来表示她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远方难中的亲人,等他回来团圆。
李调元夫妇年夜难不死,相见时难,自有万语千言。
他们利用对联的形式来表达夫妻相逢的欢快情景,读来使人浮想连翩,心情激荡。

还有一副叠字联,写得也非常新奇,看上去是笔墨游戏,但是当你细细地作一番品味,此中还有深奥的哲理呢: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前面已经提到叠字联,紧张是利用了音韵构造和联文意境相结合的表现手腕,其艺术效果是很独到的,一贯受到读者的推崇。

四、析(拆)字格

析字联是剖析字型,将组合型的字拆开再合起来,它讲究笔墨技巧,如:

一明分日月;

五岳共丘山。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尤妙;

山石岩中木古枯,此木为柴。

析字联哀求析字合理.是一种比较高雅的笔墨游戏,很多对联故事,也每每是从这些趣联巧对中取得素材,再进行艺术加工的。
如:“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为婢,女又不妨称奴”一联,就有人编成了苏小妹和佛印和尚对句的故事。
读来非常有趣。
并在民间广泛地流传。

五、偏旁部首格

这种对联的格式比较大略,也是作为故事素材来利用的,被称为妙联巧对。
如:

烟锁池塘柳;

灯深村落寺钟。

这副上联的偏旁是火、金、水、土、木。
下联也以同样偏旁与上联相对,但排列顺序不一定要和上联一样。
还有另一种形式是上联全部是一种偏旁,下联亦用一种偏旁相对。
如:

泪滴漓江流满海;

太息嚎啕哽咽喉。

上联是水部,下联是口旁。
还有另一种全联都是一种偏旁。
如: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迟速逗逍遥。

这副联十四字都用“走”旁,形式很有趣。
再如: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高下联共十八字全用宝盖头。

这些联都没有什么实用代价,只能作为笔墨游戏和编写对联故事的材料。

六、同字异音格

我国汉字读音很繁芜,一个同样的字,由于用途不同,读音和含义也就有所不同。
同字异音联,便是根据这个特点而创设的。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上有一副联,是这样写的: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第一种读法是: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这种读法的意思是海水每天有潮,又每天落去,天边的浮云,不断地升起,接着又散去了,消逝了。

第二种读法是: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长,常长常常消。

这种读法的意思是海水是每天早上来潮,但很快又退去了(落了)。
浮云常常涌如今天穹,它消了又长,长了又消。

第三种亦是三句式: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长,常常长,常常消。

海水是早上来潮,每天早上都来潮,每天仍是早上落去。
下联改变了读法后,内容大致相同。

第四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常长消。

孟姜女庙联,共有三种断句,四种读法,但基本内容不变,对付这副联的其他含义,很多专家曾著文加以论述,本书仅先容联文构造与读音方法,不作考证。

还有一副同字异音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是长长长长。

据传这是一副贴在卖芽菜店门口的对联,高下联加横批,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由于卖芽菜人的生理,总是希望自己的芽菜长得越长越好,这副对联可以这样读:

常长常长常常长;

涨长涨长涨涨长。

横批是涨涨涨长

还有一副行业对联,也很有趣: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一样平常读成常长常长常常长;杭行杭行杭杭行。

行字中间加一点“□”用以差异“行”与“□”,现在的银行和自行车,两个行字都不标明,而是根据序言后语来决定读什么音。
这里的“杭行”是行行都行的意思。

七、谐音格

谐音联也是趣联的一种,联文中字的读音与另一词组相似,如:

栗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这副联的谐音是“凤凰”和“鹭鸶”。
理解这种联要融会,从联中某些词组的读音,找出该词有同样读音的另一词组的意思,如“缝黄”谐“凤凰”,“露丝”谐“鹭鸶”。

还有: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上联“河上”谐“和尚”,下联“诗”谐“尸”。

听说这是苏东坡和佛印和尚一次乘船出游,苏东坡看到河岸上有一条狗在啃骨头,想与佛印和尚开个玩笑,故出上联“狗啃河上骨”,河上谐“和尚”。
佛印一听苏东坡在寻他的愉快,随口答了下联“水流东坡诗”,“诗”谐“尸”,从字面上看,是说苏东坡诗多,多得满河都是,但东坡一听完备会意,这是佛印和尚对他的“回敬”。

谐音联意见意义性很强,这类对联形式,广义地称为“趣联巧对”,亦即紧张是用来娱乐的。

八、异字同音格

这种联也是一种笔墨技巧联,作为对联中的文体之一,亦录此供欣赏和参考。
如: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央,字义各别;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上联“星”“薪”“心”音同字不同,字义也互异。
下联的“雁”“燕”“鷃”是同一属性的三个同音字。

异字同音或同音异字联,读起来有些象绕口令一样,词组形式很普通,但文采还是很典雅的。

九、隐字格

隐字联的撰写,是有针对性的,通过联文影射另一人或另一件事。
如: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这里的宰相是指李鸿章,他是安徽合肥人。
司农指的是翁同龢,江苏常熟人。
听说有一次翁同龢出了这副上联,挖苦一下李鸿章,可是李立即以此下联回敬。

隐字联便是以这种方法来达到间接目的的。

十、歇后语格

歇后语入联是将一句俚语分成两部分,上半句出题,如:“马过木桥”发出咚咚的声音,故续句为“蹄打鼓”,下联是“鸡啄铜盆”,铛铛作响,答句为“嘴敲锣”。
制作歇后语联,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撰写歇后语联除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外,还必要有博识的笔墨技巧,如“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和“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不仅意思合理,而且对仗也很工稳,这是谐音联中难得的佳作。

十一、地名联格

地名联是将各地的地名按对仗和平仄的规定,组合成联,这种联因受地域限定,流传不广。

如以南京市区的街巷入联的有:

灵谷寺;仙鹤门。

龙蟠里;虎踞关。

朱雀路;玄武湖。

大方巷;小心桥。

长乐路;莫愁湖。

这几副地名联对仗得很好,内容组合也很得体,平仄也调度得符合规格。

以广西荔浦地名入联的有:

佛口庵前,一对金鸡朝白象;

鹅翎寺后,两头丹凤会青龙。

以湖南长沙街名入联的有:

金钱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快意,连升一步三台。

以安徽省县名入联的有:

怀宁猛虎,桐城不入潜山去;

宿松白鹤,太湖无鱼望江飞。

以河北省县名入联的有: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

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

以长沙街道名入联的有:

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

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隆。

十二、方位格

方位格是奥妙地将南北东西,高下旁边,前后高低等方位名词嵌在联内。
这种联称为方位格,如:

左氏笔,右羽书,前汉史,后唐演义;

东坡赋,西游记,南华经,北山移文。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第一副联是“左、右、前、后”和“东、西、南、北”。
组合格相称奥妙,且都以古代史乘、名著、名篇为词组,读来很有趣。
看来这种方位联很大略,但创作起来难度却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