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
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安然度春秋”
一曲动听肺腑的歌曲《父亲》,如泣如诉,唱出了父亲的伟大,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父爱和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父爱如山,伟岸高大,深奥深厚厚重;
母爱如水,润物无声,深邃宽广。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山是无言的,父爱也是无言的。
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英国经济学家杨格有一句名言:“男人最是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父亲,就会有一颗温顺的心”。
父亲节快要到了,本文精选8首诗词,让我们行走游曳在这些朴拙动听的诗篇里,一起来感想熏染一下如山父爱的深奥深厚厚重,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康健、快乐、安然、幸福!
01
《小雅.蓼莪》节选
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这是一首吊唁父母的祭歌,表达了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恨之意。
蓼(lù):形容植物高大。莪(é):一种草,俗称“抱娘蒿”,比喻终年夜后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双亲极为孝顺。“蒿”和“蔚”常用来比喻人不长进,又没有尽孝心。墨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戴德不已。想到自己既没有成材,也没有对双亲尽孝,十分自责。
《蓼莪》一诗所表达的孝念父母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人生最遗憾的是,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知不觉中,父母亲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以是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珍惜与父母相伴的每一刻。
02
《责子》
东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虽有五个儿子,但都不喜好学习。
阿舒已经十六岁了,非常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通儿快九岁,还整天爬高上低去摘梨与栗。
这都是命啊,不想那么多了,姑且饮酒吧。
作为父母,哪个不肯望自己的孩子能光宗耀祖?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五个孩子不成器,但作为父亲的陶渊明实际上也并没有太多的责怪之意,而是透露着一股人间烟火气,浓浓的父爱也流淌在字里行间。也是在表明墨客的一种处事的人生态度,统统都不必太过功利。
在这个天下上,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孩子有潜质,那么作为父母要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供应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孩子资质平平,那请教导他成为身体康健,生理康健,快乐善良的普通人吧。家长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孩子只要积极向上发展就好。
03
《寄东鲁二稚子》节选
唐.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落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怀着烦闷不平之气,开始了第二次漫游。这首诗是李白在游览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亲切动听的诗篇。
墨客对离去了将近三年的一双儿女倾注了最深厚的感情,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关爱、思念之情。
04
《又示宗武》
唐.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写给自己最喜好的次子宗武的诗。他看到宗武已司理解按律写诗,在欣慰之余,教诲孩子学习要收视反听,不要像谢玄玩喷鼻香囊那样,玩物丧志。应该以曾参、游夏那样的先贤为模范,勤学儒家经典著作。
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跃然纸上。
05
《阿崔》
唐.白居易
谢病卧东都,羸然一老夫。
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
已衰宁望有,虽晚亦胜无。
兰入前春梦,桑悬昨日弧。
里闾多庆贺,亲戚共欢娱。
腻剃新胎发,喷鼻香绷小绣襦。
玉芽开手爪,苏颗点肌肤。
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
未能知寿夭,何暇虑贤愚。
乳气初离壳,啼声渐变雏。
何时能反哺,养活白头乌?
白居易生平,仕途不顺,爱情之路也很坎坷。在过去十五六岁就成亲的年代,白居易35岁了还是单身狗一枚。他本想娶两小无猜的邻家女儿湘灵,不料却遭到母亲强烈反对,对白居易的自由恋爱百般阻挡。白居易情系湘灵,直到三十五岁时才结婚,五十八岁时生下阿崔,这是他的第三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儿子。不幸的是,阿崔三岁时早夭拜别,让白居易悲痛万分。
老年得子,自是人生幸事。阿崔的到来给白居易带来了无比惊喜。“腻剃新胎发,喷鼻香绷小绣襦。玉芽开手爪,苏颗点肌肤。”墨客细致入微地端详着初生的阿崔,字字透着为人父的喜悦;紧接着几句,又在喜悦的同时,操心阿崔的人生,却又想到寿夭尚不能预知,又彷佛考虑得过早。
细腻多情的阐述,温顺喜悦中却透着老父的心伤,读来情真意切、深厚动人。
06
《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生平。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写给小儿子苏遁的一首七言绝句,苏遁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和爱妾王朝云所生。46岁的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后,从湖州知州到黄州团练副使,相称于从一个地级市市长降到了一个县武装部副部长,仕途的各类失落意和苦难之后,他的心中多了很多别样的感慨。他以为自己便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是他宁肯希望苏遁没有那么多的聪慧,乃至愚蠢一点,无灾无难、安全然安地度过一辈子就好了。
诗中流露出的父爱犹如山涧溪水,汩汩流淌、绵绵不断,这份深厚的父爱只愿儿子健康健康,安然顺遂地度过生平就知足了。
07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墨客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墨客赞赏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困难。解释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气,打好踏实根本,将来才能造诣一番奇迹。要趁着年少精力兴旺,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墨客告诫儿子: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履历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墨客强调实践的主要性,勉励儿子不要片面知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这种哲理性的告诫,苦口婆心、动听肺腑,放在当今亦有很强的教诲意义。
08
《娇女诗》节选
西晋.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孔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
一千七百年前,写了一篇《三都赋》引发“洛阳纸贵”的左思用他的惊世才华,为两个天真娇憨的幼女写下《娇女诗》:
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得姣美白皙。小女儿小小年纪就知道臭美,每天一大早就跑到装扮台,可是她画眉就像扫地,涂胭脂弄得满嘴都是。她口齿伶俐,爱耍小性子,拿着俊秀的彤管笔到处乱描乱画。姐姐比妹妹会美,不像妹妹把个脸画得一团糟。姐姐常常坐在窗口负责地为自己扮装,对着镜子常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
“宠女狂魔”左思超过千年的父爱,句句都透露出宠溺,丝毫不比当代的“女儿奴”逊色。
感谢浏览,如果喜好,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您还理解哪些父亲诗词,欢迎在评论区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