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哀牢山里写生。
雄伟壮丽的景致把我迷住了,忘了已经夕阳西下。
我的哈尼族伙伴有点焦急:今晚要赶不到宿地了。

2. 夜色渐浓,我们赶着路。
“你看,有人家!
”我的差错在一片梨树深处创造有一间小茅屋

4. 进屋后,我们创造有水,有米,还有盐巴、辣椒……墙上还有一行字:请自己做饭吃。

6. 这时,门外进来一位老人。
『啊!
主人回来了。

连环画梨花根据彭荆风原著驿路梨花改编费声福绘

9. “也是找到这所屋子,在这里吃的饭,过的夜……​

10. 临走留下一片包头的红布,插上羽毛,见告主人,有个瑶家来打扰了。
本日我是来给主人家送米的。

11. 可是主人又是谁呢?老人沉吟了一下接着说:“后来我到处打听,听说屋子是专门为行路人准备的,主人是一位哈尼族姑娘,名字叫梨花
”​

17. “那是十几年前,”小姑娘接着说,“有一队解放军途经这里,半夜淋了雨……

18. “第二天,他们就动手在这里盖了这所小茅屋。
我姐姐到山里拾菌子,看了以为奇怪……​

19. “‘你们要在这里长住?’我姐姐问。
‘不,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道教我们这样做的。
’一位解放军同道这样回答……

20. “我姐姐很受冲动,后来就常常给这间小屋背水、添柴……一贯管了好多年。

21. “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她在哪儿?”我们问。
“她叫梨花,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去了。

22. 不用说,梨花姑娘的任务又由这群小姑娘接过来了。
多好的姑娘们啊!

23. 同道,这便是我画的那间小茅屋,每次看着它,就想起那许多可爱的人们,像一茬接一茬盛开的梨花,洁白,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