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诗词填空】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东风满洛城。

3.故宅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达标演习

4.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5.《竹里馆》中表现作者安闲得意的隐居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

6.《春夜洛城闻笛》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逢入京使》中表达了墨客牵挂亲人而无可寄托,又担心亲人牵挂自己的繁芜生理的句子:____________。

8.《晚春》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着花、争妍斗艳的俏丽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磨炼·诗词欣赏】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诗歌写出了若何的景象?

10.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全诗传达出墨客若何的心境?能表示这齐心专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12.诗歌阐述了什么事情?

1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真切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14.古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请详细赏析。

逢入京使

岑参故宅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立时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然。

15.请展开遐想与想象,描述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6.“双袖龙钟泪不干”利用了什么修辞手腕?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情绪?

17.这首诗在表达思乡情怀上有什么特点?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8.墨客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东风景?

19.一、二句写出了晚东风景若何的特点?

20.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所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演习训练·中考同步】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

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2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的氛围。

2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绪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1.明月来相照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7.立时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然

8.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9.写出了墨客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景象。

10.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由于那一轮皎洁的玉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
这句诗用了拟人的手腕,把明月当成心领神会的知心朋友,显示出墨客独特的想象力,充分表现了墨客淡泊的心境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11.全诗幽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墨客宁静淡泊、清闲得意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12.阐述墨客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墨客无限的乡思。

1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利用夸年夜的艺术手腕,极写夜之宁静和笛声之悠扬,反衬出墨客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14.“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5.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转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墨客又思念起身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6.夸年夜。
表达了墨客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17.墨客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显示出墨客豁达的胸襟。
18.草树、杨花、榆荚。

19.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0.利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入了留春的行列。
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莫失落机遇的人生态度。

21.清幽、宁静

22.尾联写墨客西溪泛舟而归,只有玉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墨客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玉轮作伴,表达了墨客超然物外、安闲得意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