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篇有着幽美措辞的课文当中,朱自清还引用了著名的诗句,那便是著名的“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朱自清用来描写东风的经典诗句,引用的是一个宋代僧人的诗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宋代著名诗僧志南的《绝句》,这首古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致美好,但是全文没有一个字是“春”。我们最熟习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这首古诗的末了一句,也是最能表示东风柔柔、春天景致之美的诗句。
这首古诗记录了墨客踏春游览的过程,用一种拟人的手腕表现了东风的柔和与温暖。
从第一句开始,墨客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春游的画面。
“古木阴中系短篷”,墨客把小船停靠在岸边的古树树荫之下,一个“短篷”,彷佛墨客有先见之明,春雨不断。他人拄动手杖,走过桥的东头,不雅观赏俏丽春光。
这个地方,有古树,还有水,还有杨柳树,还有杏树林,是一个很好的赏春去处。
后面的这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利用了拟人的手腕。原文当中说“杖藜扶我”,实际上是“我扶杖藜”,解释当时墨客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对付赏春的景致还非常浓厚。
后两句古诗是他直面描述春天的景致。他没有写芳草如茵,也没有写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而把着重点放到了春天的风雨之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古诗突出了春天风雨的特点。“杏花雨”解释雨点里面还掺杂着杏花,还带有杏花的味道。这是春雨独占的特色。春天杏花开放,和风雨交杂在一起,本身便是极富意味的审美意象。
“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说出了风雨的温度。虽然有风有雨,但是并不是凉意沁人,而是带有一种温暖的味道。对风的姿态也没有直写,而是借用杨柳枝的轻轻摇摆,展现出东风的婀娜多姿。
这首古诗写春天的风雨,读来是很有味道的。但是全文当中没有一个“春”字,细细读来,没有一个字不是在写春天。墨客的匠心独运,让本日的我们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