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考证,《春兴八首诗卷》是刘基在元至正十六年春自撰并用行楷抄录的七律八首。当时刘基正羁管绍兴,过的是“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的生活,“与会稽郡士大夫为宝林之游,赋诗唱和无虚日”。刘基表面放浪形骸,但他的内心却是痛楚的。由于在政治上未能施展抱负,虽不甘心,却只能以诗文和书法名世。正如他在《题王右军兰亭帖》所写:“王右军抱济世之才而不用,不雅观其与桓温诫谢万语,可以知其人矣,放浪山水,抑岂其本心哉?临文感痛,良有以也,而独占能书称于后世,悲夫!
”正是在这种内心压抑又无可奈何,报国之心未消耗的情境之下,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春兴八首诗卷》。刘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艺术不雅观点,即“心随物迁,志与景赴”,“世有治乱而有哀乐”。便是说艺术作品离不开时期,离不开作者对客不雅观事物的详细感想熏染,书法作品亦然。《春兴八首诗卷》书帖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刘基对国对家的深深眷恋和殷殷关怀。
纵不雅观刘基的传世墨迹,结字严谨而纵逸,点画豁亮清明而富有个性,挥运之中,意情洒脱而出入规矩,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卷之气。从刘基善于的真、行、草书来看,紧张因此晋唐风格为主,同时受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影响颇大。赵体圆润俊美、矫健洒脱的典雅书风,给刘基的影响极其深刻,险些决定了他生平的书风走向:圆和婉转,温雅清劲。就《春兴八首诗卷》来看,整篇气透色润,清秀优雅,筋骨内含,风采洒脱。刘基虽入手赵字,但长于“极穷物理”,博采众长,自是有别于常流,其笔势往来宕逸不羁,有如淡烟笼月,清风拂柳,写出了真脾气。故刘基在羁管绍兴期间,当地绅士纷纭将珍藏的历代名家信画拿来请刘基题诗作跋,诗文、书法受到普遍欢迎。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墨客,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首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工书,擅行草。存世墨迹有《行书题苏轼乐地帖》、《行书春兴诗八首》(上海博物馆藏)、《行书跋宋陈郁行书诗翰》(吉林省博物馆藏)、《题宋燕肃春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跋陆柬之文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刘基为(宋)燕肃《春山图》所题诗:“秋山木落冷萧萧,江上行舟去路遥。忆昨曾经沙市尾,夕阳三老过溪桥。”未收进《诚意伯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