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几种别称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玄色横纹,它常在春末夏初昼夜一直地鸣叫,口中有红色斑点,被说成啼血。
其叫声被人谐声为“不如归去”,凄厉悲哀,因上它常常作为引起思归、伤春等惆怅悲哀感情的雀鸟,涌如今古代诗词中,有趣的是,杜鹃鸟在古代诗词中有多种别称。
杜鹃鸟,别号子规、布谷、蜀鸟、杜宇、鹈鴂、杜鹃;谢豹;催归、子巂。

1、杜鹃:这是一贯沿用至今的常见名称。

秦不雅观的词《踏莎行》“雾失落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杜宇:相传杜鹃鸟为古代蜀国国王杜宇之魂所化,因此得名。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几类别称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南宋女墨客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满目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
把酒送春春不语,薄暮却下潇潇雨。
”墨客借杜宇的声声号泣表现了词人流连光景,伤春迟暮的情绪。

3、子规:

唐代词人温庭筠《菩萨蛮》“画罗金翡翠,喷鼻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4、鹈鴂:

最早涌如今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明代女墨客沈宜修的《望江南深秋》:

“蝴蝶去,何处问归期?一架秋千寒月老,满庭鹈鴂故宅非。
空自怨萋萋。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深秋时节满目悲惨的景物的渲染,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沈宜修借此典故解释时令时序的变革,鹈鴂啼叫着,原来充满生气的庭院也变得面孔全非了。

5、蜀鸟:文天祥词《酹江月驿中言别朋侪》“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6、鶗鴂:即杜鹃鸟,“鶗鴂鸣时芳草去世,山家渐欲收茶子。
”唐代诗句。

7、催归:即杜鹃鸟,韩愈《赠同游》“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