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 代 作者:杜 甫

原文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去世不休。

古诗词不雅赏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漫与 一作:漫兴)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译文

平生为人喜好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措辞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闷。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注释

①值,正逢。
如海势,江水犹如海水的气势。
值奇景,无佳句,故曰聊短述。
聊,姑且之意。

②此二句杜甫自道其创作履历。
可见杜甫作诗的苦心。
性僻,脾气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
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
耽(dān),爱好,沉迷。
惊人,打动读者。
去世不休,去世也不罢手。
极言求工。

③此句是说如今年迈,已不像过去那样刻苦琢磨。
浑,完备,切实其实。
漫与,随意付与。
这话不能去世看,杜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以为有点近于随意罢了。

④此句承上而来。
莫,没有。
愁,属花鸟说。
墨客形容刻划,便是花鸟也要愁怕,是谐谑花鸟之辞。
韩愈《赠贾岛》诗:“孟郊去世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又姜白石赠杨万里诗:“年年花月无闲处,处处江山怕见君。
”(《送朝天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可以互参。

⑤新添,初做成的。
水槛,水边木栏。
故,由于。
跟“新”字为难刁难,是借对法。
故着(zhuó),又设置了。
槎(chá),木筏。

⑥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
令渠(qú),让他们。
“令渠”句,是说让他们来作诗,而自己则只是陪同游览。
述作,作诗述怀。
语谦而有趣。

赏析

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
江水如海势,已属奇不雅观。
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墨客的一向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
墨客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去世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存心,出神入化的诗艺,严明负责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
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
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妖冶,花喷鼻香鸟语,快乐非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
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阐明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
”(《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
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
它憨实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
心中之海,墨客采纳了虚写的办法。
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
”(《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实在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备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寄托,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
为此,墨客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往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
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
”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
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 ,故止咏水槛浮舟。
此避实击虚之法。
”(《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
”(《杜诗解》卷二)尾联墨客以一“焉”字,即巧作迁移转变,融注新意。
墨客之语,已经惊人。
墨客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烦懑哉!
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墨客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更为惊人之语也。
”(《杜诗解》卷二)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师长西席写道:“每叹师长西席作诗,妙于制题。
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
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
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
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
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憨实海涵、博大精湛的整体。
虽未写海,而如海势。
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弦外之音,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作者简介

杜 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杜甫被众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其余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博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 协办:江西美术专修学院

支 持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www.jxmyedu.com)

庐山艺术特训营(www.lsystxy.com)

安徽佑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往期回阅】

特殊推举

宫蔚国寓言诗

2017庐山艺术特训营火热报名中---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915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