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服像
山西五台山又称(金色天下清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演教道场。满清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尤其是从康熙天子开始对汉、满、蒙、藏等各族佛教徒加以掌握,从历史来看五台山自北宋喇嘛教传人以来,到元代就成了内地喇嘛教盛行之所,一贯以来有许多虔诚的藏人信众千里迢迢,不辞辛劳来五台山朝拜。从地理位置来看五台山离内蒙与北京都不远,对付蒙、藏和内地各种文化互换五台山起到了桥梁浸染。以是,康熙天子把五台山当成了怀柔蒙、藏等民族的工具。康熙天子对付五台山十分重视,在位六十一年有五次西巡五台山瞻谒文殊菩萨圣像,且使蒙古大喇蔡格根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夏天,陪同康熙天子巡览五台山,以示对喇嘛教的爱崇,藉以感化蒙、藏公民,达到安定统一的目的。
康熙西巡图
康熙天子首次西巡五台山
康熙二十二年(1683),皇太子胤礽随驾。
皇太子胤礽《雍正王朝》剧照
仲春十二日,自皇宫动身,路经琉璃河、涞水县、易州丁哥庄、白涧村落、满城县大册河、唐县、王快镇、真定府、龙泉关,二旬日,至五台山,住于菩萨顶,祝太皇太后延寿道场。
二十一日,登南台,二十二日登东台、北台。
五台山东台日出
二十三日,登中台、西台。
二十四日,回銮。
康熙率随从离台回銮,路经五台山东麓、长城岭西侧的红崖村落,溘然惊起一只老虎,众卫士急忙上前护驾。康熙急速拍立时前,张弓搭箭,一箭将虎击毙。此刻,众呼“万岁”。这时,从太原赶来陪驾的山西巡抚穆尔赛随即奏请康熙天子,将红崖村落改赐为“射虎川”。康熙起初没有答应,穆尔赛“数恳再至”,康熙才诏以所请。穆尔赛急速命人在此立碑以志,并将碑立于射虎川台麓寺前。碑文记载了康熙第一次巡礼五台山和射虎的史实。在民间相传,康熙射去世虎之时,忽然有清泉从地下涌出。为此,当时陪驾康熙的大臣高士奇有“泉因见龙发,川以射虎昭”的诗句。
台麓寺
康熙天子二次西巡五台山
同年玄月十一日,康熙天子带侍卫纳兰等人奉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和皇太后(孝惠章皇后),从京城动身再次西巡五台山。沿途经过万安寺、董家林、涿州、刘家王庄、大马家庄、白庙村落。当抵达曲阳县北镇里时,因行近五台,康熙天子命从十七日起,护驾侍从职员都勿杀生,遵守佛教戒律。又经龟龄庄、龙泉关。
十九日,康熙天子先抵菩萨顶,为太皇太后的到来亲自检讨准备事情的情形。
二十二日,康熙天子自菩萨顶至龙泉关往迎太皇太后。康熙天子因长城岭阵势险绝。惟恐銮舆登陟维艰,特赴长城岭用攀亲试.每至陡峻处,校尉舁肇,步履欹侧。不能径上。于是康熙天子还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曰:“予以积诚瞻礼五台,今行至此,遽尔中止,予心未安。嫡至长城岭,如万不能登,可再酌行止。”于是,康熙天子传谕校尉及随侍内监,务必勤加练习,小心跟从。
孝庄文太皇太后
二十三日,康熙帝跟太皇太后同行到长城岭。康熙天子、校尉、侍从及随行职员等,都前后扶行,经历岭路数盘。由于山势巉,险隘殊甚,而太皇太后谕曰:“‘岭路矢险’予及此而上,积诚巳尽.五台诸寺,应行虔礼者,天子代我行之,犹我亲诣诸佛前也。”康熙天子谨受太皇太后之命,遂躬导臺舆还龙泉关,仍命和硕裕亲王福全,护从太皇太后返回。
二十五日,康熙天子还菩萨顶。
二十六日.康熙天子秉承太皇太后慈谕,代礼了五台诸寺,并发白金三百两,绵三百斤,命有司分给所过地方贫民百姓
二十七曰,康熙天子自菩萨顶返回京城。
菩萨顶山门一百零八台阶
孝庄太皇太后,蒙古人,不仅崇佛,而且笃倌喇嘛,还会参禅。他知理说性,颇有政治远见,深深懂得尊祟喇嘛、怀柔蒙藏的策略.这便是她不辞艰险,积诚瞻礼五台圣境的缘故原由。
康熙天子多次外出,“省方不雅观民,所过名山大川、壮不雅观胜迹,与夫往圣先贤讲学明道之地,心切神往.多所表章。而释氏之宫,标灵显异,所在多有,亦间留题”。康熙天子尊儒祟佛,人称“光扬道化”的“佛心天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他曾谕大学士等曰:“朕前奉太皇太后诣五台山,不雅观览山川形势,逐一亲历其地,每台各制碑文。今录出,翻译满书与汉书,并勒于石。”康熙二十八年秋八月,又题五台诸寺匱额54块。以是,五台诸寺,多有康熙御碑御匾。此既是宝贵文物。又是研究康熙天子与佛教的宝贵资料。
菩萨顶牌坊 康熙御笔“灵峰胜景”
康熙天子三次西巡五台山
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宗子胤禔、皇三子胤祉随驾。
皇宗子胤禔、皇三子胤祉《雍正王朝》剧照
三月二十八日,由京城动身,经由良乡县窦家庄、涿州长沟二里桥、涞水县水阳、易州唐湖、满城县、完县、曲阳县镇里、阜平县张家庄、龙泉关。
四月八日,至五台山,宿于菩萨顶。
春分后,于四月十一日回銮,宿于五台县,后至保定府,乘船返回京城畅春园。
畅春园复原图
康熙天子四次西巡五台山
康熙四十一年(1702)仲春,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驾。
皇太子胤礽剧照
仲春月朔,康熙天子带由畅春园动身。经由良乡县窦阁庄、房山县下村落、涞水县石亭村落、易州唐湖村落、满城县、完县高昌店、曲阳县珍李村落、阜乎县王快镇,李家堡。
皇四子胤禛剧照
皇十三子胤祥剧照
仲春初八日,宿于五台县射虎川。这天,有山西老百姓,伏于行宫前,奏日:“晋省饥馑。蒙恩蠲免钱粮,又动支仓粟,普行赈济.愚民无以报答高厚,愿于菩萨顶建万寿亭一座,叩恳谕旨。又献各种果品。”康熙天子命侍从职员“各取果品少许。其建造万寿亭,著停滞”。对付此事,康熙天子曾作诗曰:“又到清凉境,巉岩卷复垂。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膏雨随春令,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这首诗,有人把它作为康熙天子于五台山探望顺治天子的佐证。实在,讹也。这首诗是康熙天子见到骨瘦如柴的贫民百姓时,“劳愧自省”的写照。
初九日,康熙天子至五台山,幸览了罗喉寺后,住宿于菩萨顶。
旬日,依次幸览了中台、西台、清凉石、南台、妙德庵、碧山寺、广宗寺。
五台山碧山寺
十三日,返于射虎川。
十四日,又参不雅观了涌泉寺,宿于阜平圣水寺。后巡视子牙河,乘舟返回京城畅春园。
在这次巡台中,后来作了雍正天子的胤禛以贝勒身分从行,参不雅观了五台诸寺,并写下了《恭谒五台过龙泉关偶题》、噬将至五台山月下作诗和《清凉纪幸一十四首》诗歌。从此看来,雍正从小就对佛教有所修习,悟人颇深。以至发展成了以超等“宗师”自居的“圆明居士”。
五台山清凉石
康熙天子五次西巡五台山
康熙四十九年,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祀、皇十子胤俄、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随驾。
皇八子胤祀、皇十子胤俄剧照
仲春初二日,自畅春园动身,途经房山县、小营、石亭、易州、唐壶、满城县、高昌俄店、镇里村落、王快镇、阜平县、龙泉关演武场、五台山县射虎川,十四日,至五台山,宿于罗喉寺。后参不雅观了五台诸寺,瞻礼了文殊圣容。
十六日,返宿于白云寺。
三月初五,回到京城畅春园。
五台山白云寺
康熙天子自其二十二年往后,天下太平,国家富余,曾至五台山五次。赐梵文藏经两部、匱额五十五块,作诗一十五首、碑文二十余道,修葺寺院二十余座,赠予渗金佛菩萨像七尊,做各种法会八次,敕赐金银六千余两,资送珍物,多得难以悉录。现存康熙御匾还有“真如权应”、“云榍”、“灵峰胜境”、“五台圣境”、“殊像寺”等等。
康熙剧照
康熙天子效法明太祖的作法,提倡尊孔读经,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钦定的御用工具,把以中道为主的佛教思想把五台山作为怀柔蒙、藏、肃清民族抵牾、加强安定统一的赞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