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的本日,
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
有一位饱受癌症折磨,
只有61斤的老人,
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病笃之际,他末了留下的一句话是: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
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道
那里更须要你们
……”
他叫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久地离开了这个天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去世了;有的人去世了,他还活着。
周总理无疑是后者。
每一年,我们都会怀念他,怀念那个少年、怀念那个小儿百姓、怀念那个鞠躬尽瘁的灵魂。
周总理的人生,伴随着中国从阴郁走向光明,而他留下的诗句,记录了从阴郁走向光明的进程。
周总理最著名的三首诗,第一首入选语文教材,第二首入选历史教材,第三首温顺入骨,你一定要读一次。
1917年9月,周恩来赴日本求学。这是他与留日同学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第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这是1917年,周恩来赴日留学时所写的诗。
1917年,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
未来何去何从?
他选择了赴日留学。
彼时的中国,如一头濒去世的雄狮,有志青年都四处奔忙、赴天下各国学习,想为国家找到一条出路。
周恩来的眼睛定格在了日本。
半个世纪前的日本,曾如中国一样平常孱弱,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强国之路,有志之士都赴日本学习。
周恩来也准备去日本。
站在即将启航的大船上,高唱着壮行的歌曲。
此一去,是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
纵然面壁十年,依然不悔,如若失落败,投海而去世也是一个英雄。
临行前,在同学的条记本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天下之时。
这一年他19岁。
19岁的少年,已决定献身国家,而爱国的火苗早就抽芽。
周恩来(前排左)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
当周恩来13岁时,看着外国人在中国国土上横行霸道,看到了中华不振。
周恩来语出惊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知难行易,这不是一句戏言,而扎根在了周恩来心里。
19岁,他远走日本,只为找一条救亡的道路。
从此往后,他终生在为国家奋斗。
这首诗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指引着无数青少年为国奋斗。
第二首: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煮荳燃萁,相煎何急?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时,遭到国民党约8万人的溘然打击。
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部突围,奋战八个昼夜,出面交涉时被扣押。
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肃抗议。
但在同一天,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告新四军为叛军,取消其番号,并将叶挺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这便是震荡中外的“皖南事变”。
众所周知,叶挺领导的新四军多次粉碎日军全面掌握华中的图谋,有着铁军之称。
彼时,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华大地上专横狂作歹。
值此民族危亡之秋,抗战关键时候,立下赫赫战功的叶挺被诬蔑为“叛军”,真真令民气寒。
英国《曼彻斯特导报》指出,蒋介石政府“办理新四军,只有日本最为愉快”。
周恩来无比愤慨,他写下四句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煮荳燃萁,相煎何急?
这首诗被刊登在1941年1月18日的《新华日报》上。
江南一“叶”即是指叶挺。
一个忠贞为国的将军被诬蔑,何其冤枉。
外敌未驱逐,自己人却煮荳燃萁,就像一起放在火上烤。
周恩来急速打电话给何应钦,痛斥他:“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彼时的周恩来,四处奔忙,联系宋庆龄、何喷鼻香凝等国民党元老,力争顺利办理这件事。
周恩来深知,一旦激怒内部的斗争,得意的只能是侵略者。
这一年,周恩来43岁。
他坚持国共互助,积极联络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战胜对日屈膝降服佩服的危险。
第三首: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提起周恩来,人们紧张有三个印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有志少年。
齐心专心为公、鞠躬尽瘁的国家总理。
对待爱情专一的空想丈夫。
事实上,他也曾是一个青春萌动的少年。
1914年,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的一名中学生。
在《敬业》的会刊上,他揭橥了这首《春日偶成》。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樱花、柳叶、燕子、相思,都是美好的事物,哪个少年不爱春光呢?
大概,少年时的周恩来,也曾心中畅想,与三五好友或心腹爱人,走在春日的郊野,欣赏着樱花、听着燕子鸣叫,诉说着爱情相思,做一个春日美梦。
但他没有。
周恩来还写过武侠小说。
他曾用“飞飞”的笔名,写过一篇名为《巾帼英雄》的武侠小说。
茫茫的旷原上,一个青衣少女,一个少年,一个老者,注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发生。
初读有古龙的风格,细读又有金庸的风格。
小说一出,无数人追捧,乃至在社会上,都有人在期待着连载。
就在大家热切期待的时候,小说只是开了个头,再也没有下文。
彼时,袁世凯为了称帝,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周恩来率领南开学生,参与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抗议游行。
此后,他的生平,都贡献给了民族解放奇迹。
直到半年世纪后,看到站在天安门上的周恩来,大家才恍然大悟:作者去拯救中华民族了,小说无限期停更。
谁还不是个少年呢?
谁不喜好妖冶的春天和好看的小说呢?
谁不想过自由清闲的人生呢?
可周恩来放弃了这统统,终生为国家奋斗。
舍弃了“燕子声声里”,选择了“大江歌罢掉头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周恩来51岁,他为之奋斗的奇迹终于有了却果。
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总理,也是外交部长,奇迹还在连续,步伐从未停滞。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病逝。
他瘦得只剩下61斤,他没有子女,没有余财。
你弗成思议,他是一国之总理。
当周总理的灵柩穿过北京长安大街时,百万群众自发前来,洒泪送别。
为公民谋福祉的人,公民永久记得他。
本日是周总理逝世48周年日子,点个在看+赞,怀念那个为公民做事的好总理。
来源:诗词天下
编辑丨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