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 儒风君原创

本日是母亲节,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节10首诗词读懂母爱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孟郊幼年丧父,母亲一手拉扯他终年夜。

母亲照顾他起居衣食,供他读书,直至成年。

孟郊生平仕途不顺,年近五十,才得了一个小官,结束了居无定所,潦倒穷困的生活。

为报答母亲,他把母亲接到身边照料。

把母亲安顿下来之后,孟郊写下了这首诗。

它不是少年游子的离去之作,而是一场迟到多年的报答,是一个墨客,在定命之年,结束流落,重与母亲团圆的诗。

这首诗更多的,是填补人生遗憾的欢迎仪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十岁的孟郊,看到母亲终于可以颐养天年,心中想起的是年少离去的场景。

每次离去母亲都在缝制衣服,心中期盼儿子早归,但是却把衣服缝的结结实实,怕孩子在表面久久难归,挨冻受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这些年付出这么多,我这一点孝心怎么可能报答她的恩德。

全篇朴素自然,亲切动听,一个普通常见的场景,母爱充斥而出,撩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天下人最深厚的忆念。

《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熏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昂首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赏析:

在康乃馨传入中国之前,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花长在北堂之下,以是北堂又代表母亲。

每个游子出行前,都要在北堂栽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忘怀烦恼。

萱草花长在北堂,熏风吹拂,内心煎熬,孩子何时能回家呢?

慧鸟啾啾而鸣,游子内心愧疚,心中不忍。

这首诗通过睹物思人、借物言情,将母子间的思念之情描述得淋漓尽致。

《送母还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

母亲生病,李商隐寻医问药,但是刚刚送上车子,母亲就去世了。

车子停在路边,墨客心中一片茫然。

困顿心痛,忧闷伤感从中蓦然升起,悲哀的眼泪如鲠在喉。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身为人子,如果可以治好母亲的病,轻微报答一下母亲的恩典,人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可是上天竟然不容情,夺走了我的母亲!

母爱无边,无所为报,那么人生涯着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对母亲的怀念和懊悔溢于言表。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

诗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远走他乡。
离去之时,看到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母亲,心中悲痛难忍,写下这首催人泪下的《别老母》。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自己年纪已长,却不能让母亲享福,还把母亲留在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有还不如没有。

十分真切地抒写出墨客内心无法抑制的腼腆和伤痛。

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落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见告,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赏析:

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

慈乌丧母,一贯徘徊不走,守在树林,哑哑呜咽,人们听到之后,也难掩内心悲痛,反思自己有没有尽到孝心。

鸟尚如此,人何以堪。

但古代吴起,母亲去世居然不奔丧,真是禽兽不如,慈乌啊慈乌!
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书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

儿子远游归家,母亲心中高兴。

母亲正在缝制御寒棉衣,针脚周详,唯恐不足结实;家书上墨痕还是新的,写着没来得及寄出的思念。

母亲就开始看到儿子脸庞清瘦,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讯问一起上的风尘劳累,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儿子本就由于没有尽到侍奉母亲的任务,内心愧疚,因此更不敢陈说在外流落的困难,白白地让母亲担心。

画面平凡朴实、生动动听,舐犊之情、戴德之心,跃然诗中。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薄暮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

墨客母亲去世了,墨客独自站在坟前。

太阳西斜,日影逐渐消逝,鸟兽也都回巢睡觉了。

墨客独自饮酒,为母亲祭奠,泪水打湿面庞。

母亲走了,家乡也不再是家乡,再没有人会嘱托自己早点回家,也再没有人在柴门等待自己回归。

全诗情景交融,真实动听,墨客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懊悔抒发地淋淋尽致。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昼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费力三旬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逐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

以燕喻人,墨客不厌其烦,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燕子是如何育儿的。

它们早出晚归,搭建巢穴,尽力捕食,喂养孩子,还为它们梳理羽毛,教它们捉虫、飞行。

燕子终年夜了,就飞走了,留下两只老燕,在巢穴声嘶力竭的呼喊。

老燕啊,你当年不也是这么离开你的父母的吗?

当时你的父母也是这么思念你的,你现在该当知道了吧。

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楚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

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

墨客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

月圆之夜,母亲听到杜鹃的啼叫,想起自己的在表面流落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旧深深顾虑。
寥寥数语,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顾虑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

《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僧衣籴米归。

赏析:

霜打芦花,墨客泪湿衣衫,心中一片悲惨,此生再也见不到母亲倚着柴扉等待自己归来了。

去年的梅雨时令,自己典当僧衣、负米归来的环境历历在目,但是如今却只留下满腔怀念。

物虽是,人已非,阴阳已永隔。

作者用极普通的词语,阐述极平凡的往事。
但是却动听至深,让人惋叹不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失落去才懂得珍惜。

有韶光多陪陪父母,别让自己留下生平遗憾。

来源:儒风大家rufengda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