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一下《竹石》这首诗

先读一下这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的意思很好理解,讲的便是竹子牢牢咬定青山不放松,深深扎根在石缝中,千磨万击,它仍旧坚劲,任平你刮东南西北风。
看似很大略的几句,但实在可以挖掘出很多和这首古诗有关的内容。
我们用思维导图从诗的作者、诗的内容、诗的题材来细细品味。

1、诗的作者郑燮,乍一听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说郑板桥可能很多孩子就清楚了。
郑板桥字克柔,号理庵。
是清代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书法、绘画被称为三绝,而且它还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实在便是清朝中期开始生动在扬州地区几个比较有名的画家总称,由于这些人的艺术风格附近,逐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说法。
郑板桥他生平紧张做了两件事,那便是卖画和做官。
郑板桥在做官的时候做了不少有利于老百姓的事。
虽然是七品芝麻官,但在饥荒之年他主持救灾、开粮仓赈灾,救活无数百姓,百姓们很感激,可是这样一来就得罪了不少官府权贵,末了被迫辞官回家画竹子,末了只能通过卖画来养活自己。

理解他的这些经历,也为理解这首诗打下了伏笔。

孩子学古诗不能去世记硬背用思维导图学古诗能拓展常识快速背诵

2、诗的内容内容方面我们就可以发挥遐想力,从三方面入手: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从诗文中我们能看到什么?肯定是竹子和青山。
竹子是苗条的、翠绿的,虽然它时而会随风摇摆,但它依然会在寒风中傲然特立。
青山是什么样呢?我们可以根据它特点来想象一下,山上一定是有郁郁葱葱的树木,除此之外还会有岩石缝隙。

听到: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里一定能听到风声。
如果起风了,再展开遐想,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呢?还可能听到山中碎石滚落的声音,也能听到竹叶哗哗响的声音。

想到:咏物诗都不仅仅是纯挚的对事物进行描写,一样平常都会通过描写事物把墨客的情绪寄托在里面。
竹石这首诗赞颂竹子是什么精神,又寄托了墨客若何的情绪?通过理解郑板桥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把郑板桥和竹子来做个比拟。

郑板桥脾气是分歧流合污,有着高尚的情操。
而这些品质和竹子的保持不懈的品质也是一样的,被称为谦谦君子的竹子,也是郑板桥高尚情操的代表了。

3、诗的文体咏物诗都是借物抒怀,我们比较熟习的有贺知章的《咏柳》,王安石的《咏梅》,有骆宾王的《咏鹅》等等。

这样我们就从三方面剖析了这首诗,然后用思维导图把刚才的内容都整理出来。

整理完往后,我们对竹石这首诗就有更全面的理解,实在这个思维导图中的每一个分支,还可以补充很多知识,这样不断的学习就可以构成一张知识的网络。
通过这种办法学习,不但《竹石》这首诗能够学好、背熟,还能拓展很多的知识网络,多做这样的练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孩子的遐想力、影象力和知识面,这对付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