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个天下上最繁芜的莫过于“人性”了。面对外界的各类诱惑,人们很随意马虎就会迷失落自我。“希望”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登上人生顶峰,也能让人坠入万丈深渊。为了知足自己的希望,有些人乃至还会做出一些消耗人性的事情。
可以说,贪婪就像一道魔咒,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它而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在很多文人笔下,它更是成了永不过时的话题。本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明代古诗,便是一首描写人性贪婪的千古奇诗《十不敷》。它诙谐诙谐,让人从头笑到尾,可是笑过之后却无比扎心,由于它写尽了人性的贪婪。全诗如下:
逐日奔波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举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短缺仙颜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逐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子,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这首诗是明代一个叫朱载堉的人写的。他是谁了?他就朱元璋的九世孙,明万历年间郑王朱厚烷的宗子,朱载堉。除了身份贵重以外,他在历史上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律学家,被中外学者称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贤人”,成为“天下级历史文化名人”。
虽然贵为皇室,但朱载堉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平坦。他的父亲朱厚焕为人刚直,秉性纯良,因不屑宫廷里的尔虞我诈而得罪了天子,被诬下狱。当时,朱载堉只有15岁。十九年后,父亲才沉冤得雪。由于见惯了宫廷里的你争我夺,在父亲去世往后,他武断辞去爵位,自称道人,离群索居。
整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从“逐日奔波只为饥”到“有钱没势被人欺”是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作者用普通形象的措辞,描述了人的希望如何一步步由小变大的:从一开始的只希望填饱肚子,到后来的希望有钱有权有势,人性的贪婪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
虽然这首古诗写于千百年以前,可是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会从中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当今社会,我们很多人不便是这样吗?毕业的时候希望找一个好事情,一旦事情稳定了,又希望有好房有好车,有了好房好车往后,又希望能挣更多的钱,能过上让所有人都倾慕的生活。
为了知足自己不断膨胀的希望,很多人逐渐迷失落了自我,希望用最快最省力的方法赚更多的钱。以是才有了越来越多打破人类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当我们在训斥那些贪婪行为时,我们是否也该反省一下自己:在诱惑面前,你能够时候把握住自己吗?你的初心还在吗?
事实上,人性的贪婪又何止于此?以是,作者在第二部分的描写才是真正的让人扎心。从“一铨铨到知县位”到“上到天上还嫌低”是第二部分,作者言语锐利,用词诙谐,令人捧腹。然而细细琢磨之后,你就会忍不住发出阵阵嗟叹:人性的贪婪真是太恐怖了!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用十分诙谐搞笑的词语刻画了人性贪婪是如何将一个人毁灭的。你看,当人的希望膨胀往后,有钱又算什么?他还希望有权有势,希望当知县当阁老,乃至还想当天子。当了天子往后还不知足,还想上天做神仙。可结果呢,却被阎王催了命。
尤其是结尾一句“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堪称整首诗的神来之笔,将人性的贪婪以及希望膨胀往后人性的恐怖,描述得唯妙唯肖,十分真切。“欲壑难填”不便是这个意思吗?人一旦被不断膨胀的希望和无休无止的贪婪附体,那切实其实就等形同于一个妖怪。
身为皇室贵胄的朱载堉,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首直击民气的诗作?我想这也是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一个人经历了大起大落,见惯了繁华落幕,他自然明白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而且,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人生感悟,每每听起来很平凡,但是细思之下,就会以为是那么深刻而扎心。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供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