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时常以济宁人自居。
客串到当地大学开讲座,我常讲自己是济宁人。
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们却不熟习济宁是何样城、位何地。
我便清清嗓子,虚假般地见告他们,济宁是一座小城,位鲁西南方向,有一个人,叫孔子,人称“贤人”,家是济宁曲阜的;有一条河,叫大运河,河水穿城而过;有一支军队,叫铁道游击队,喜好弹“心爱的土琵琶”,喜好唱“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有一群豪杰,叫梁山豪杰,杀富济贫大家夸奖。
李白在这里住了23年,孔子、孟子、颜回、曾参、子思都出身于此。

我说完,学生们笑了,我也笑了。

实在,深藏于我影象深处的并不因此上这些,而是济宁市嘉祥县城南的青山
这里的石头是青石,这里的松树是青松,这里的天空是上苍,连路边的野草都是青绿色的,叫青山,也算是适可而止了。

在嘉祥求学期间,常与同学骑着自行车到青山玩耍,留下诸多影像。
戍边回家探亲,也要与小伙伴一起登青山而望远。
有一次我专门参军队借来一台相机,只可惜摄影技能差强人意,曝光方面没有拿捏好,没有照出一张“人样”,白白摧残浪费蹂躏了一卷胶卷。

路人作品一座城  一座山  一碗汤

青山真的是一个可人的去处,这里碑石林立,古木参天,登高可望落日,下低可饮山泉。
著名的青山寺巍立其上。
听说,青山寺原名焦王祠,嘉祥县志记载:“武王克南,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
”始封之交在宏农陕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
听说如今的青山东面,有东、西两个焦城村落,还有古焦王城遗址,可惜至今未去过。

那时的我们常去的地方是最高处的泰山行宫,宫前好大一片月台。
立此处,沐微风,赏心悦目。
景象好的时候,夕阳西下,鸟瞰远眺,“青峰落日”的胜景尽收眼底。
有诗云:“落日照青峰,赤城霞万丈。
幽人动晚酌,静看月初上。
”那时的我们少了一壶酒,否则也是会大醉的。

对济宁的影象不止有青山,还有运河边上的“槐花疙瘩汤”。
那年夏天,我一个人沿运河徙步。
行至中午,又饥又渴,便钻进一片槐树林,顾不上树枝扯挠,摘槐花以充饥。
老人说,吃槐花一捧,鼓精神一天。
这样的话大概是当不真了的,但槐花确实好吃,甜甜的,脆嫩而有一股暗香。

槐花盛开,农夫牵着牛,扛着锄头、铁锨时时走过。
这里应是古诗里的场景:“满地槐花白,荷锄人出门。
云生山不断,雨过水犹浑。
鸟语喧朝日,鸡声连远村落。
晴光开宿雾,叱犊满前原。
”只是不知写这首诗的清代墨客夏诒钰,是否与我有着一样的心境?

这时,一个人老人喝住了我。
原来,这片槐树林是他家的。
他问我是否饿了,我说是。
他问我是否渴了,我说是。
他打量了一下子背着背包、一头汗水、一脸髯毛的我,问,是来旅游的?我摇摇头,又点点头。
老人笑了,招招手,让我与他同去。
我虽迷惑,却也并不担心什么。

走进一间窝棚,老人坐下,与我闲聊。
老人见告我,他姓马,是在这里看庄稼的。
他问我是哪里的人,我逐一见告了他。
老人长满皱纹的脸伸睁开来,说,我们中午喝槐花疙瘩汤中不?我说,中。

很快,槐花疙瘩汤煮好了,暗香扑鼻,熟透的槐花犹如漾在河中的莲。

这可人的莲,犹如对济宁的影象,一贯藏在我的心间。

壹点号路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