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张白孩童时期就聪颖过人,10岁能写文章,16岁经督学宗敦一考试,入府学,为廪膳生。沙张白爱好读书,对天文、地理、玄黄、壬遁之学很感兴趣,潜心研讨。
清顺治二年(1645年),沙张白20岁。三月,百口移居周庄东高头(今周庄镇周庄村落)。清军南下,从闰六月月朔路,江阴民众进行了艰巨壮烈的81天抗清守城战斗。八月二十一日,城池终于被攻陷。在这场战火中,沙张白的母亲钱氏,伯父沙士奇和三弟沙九卿相继丧身,父亲沙士升悲愤去世。
诗言志,歌咏言,他的诗多咏古之作,乐府犹佳。沙张白用创作诗歌来抒发情绪,至24岁时,他诗歌集《辟莽园诗钞》13卷已成书,徐霞客族兄徐遵汤(字仲昭,号十寄居士)、朋侪许觐(字介桓)作序。当年,江阴抗清志士黄毓祺被杀,沙张白与黄毓祺之子黄晞有诗词唱和。
顺治十三年(1656年),沙张白的才学为当时担当江南学政的张能麟所赏识,张能麟出论题《资父事君命》,沙张白文思敏捷,不一会就写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张能麟读了拍案喝采。随后,张能麟把沙张白请到学塾,让他为生童们授学讲课。此后,著名学者太仓陆世仪来江阴讲学,沙张白拜读过陆的《思辨录》,对他仰慕已久,便客气肠拜陆世仪为师。陆沙两人匆匆膝交谈,十分投契,相见恨晚,陆世仪赋《紫玉骢》诗中有“产自渥洼间,不与凡马同”之句。
顺治十五年(1658年)夏,沙张白与朋侪周翼微等访问同乡好友曹禾于城中漫园,联手作《漫园联句》等诗。这一期间,沙张白写了不少诗文,他在《自题三十小像》中表达自己的志向:“吾将奋翼手,寥廓之宇;翱翔乎,淡漠之区。穷八方,历九州,薄四海,骋千秋。”
沙张白35岁那年,跟从张能麟来到金陵上元县三铭楼,攻读经史理学,前后达8年之久。其间,跟从张能麟游历四川、湖北、河北、河南等地。为江阴祝塘“万骨茔”撰写碑文。
康熙六年(1667年),沙张白告别三铭楼,随张能麟来到京师,进国子监连续深造。沙张白曾经三次写信给当时的大学士魏裔介,同他磋商“格物致知”等程朱之学,魏裔介三次复书,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沙张白曾作《答魏相国论知书》,并为魏裔介的《圣学知统翼录》作《后序》。沙张白在京城颇有名声,他在当时名公巨卿座上,常“高谈雄辨,论列古今,闻者皆敛手推服”。“一时大僚”,“暨一时闻人”,“莫不拥帚折节,得其片辞,重若拱璧”。
沙张白为人隽爽豪迈,与人相处倾吐胸臆,绝不遮盖自己的不雅观点。他性情倔强不顺俗,耻为名利而奔忙。沙张白在科举路上并不顺利,曾经7次参加乡试都落弟,始终只是个秀才身份。
康熙十二年(1673),48岁的沙张白决定不再应试,返回江阴周庄家乡,潜心于研读经史,著书立说。
颇有文名的沙张白结交了不少耆宿名流,如常熟的钱谦益、太仓的吴伟业、黄冈杜浚、长洲汪琬、如皋冒襄、合肥龚鼎孳、宜兴陈维崧、江阴李寄(徐霞客之子)等同沙张白来往颇为密切,并留下了许多酬唱诗文。还乡后,沙张白应邀参与编修《常州府志》,主持修订《暨阳沙氏宗谱》,创作了大量诗文。
康熙三十一年(1691)玄月,沙张白去世,葬于周东坛墓塔汪家潭。
沙张白最主要的文学造诣是诗歌创作,他重视诗歌的“奖正刺邪、讽语谏规箴”社会浸染,认为诗歌应成为“匹夫匹妇之心声”。现在能够读到的《定峰乐府》10卷,名为乐府,实在大半为古今体诗。一记山川景致,二抒民间人情,多以百姓生活为题材。记物者,有《秦淮竹枝词》6首、《扬州竹枝词》6首、《宝应竹枝词》4首、《燕游游记》14首、《燕都竹枝词》14首。抒怀者如《蚕妇叹》《仲春丝》《元麦行》等篇描写了官税之苛酷,而且不管百姓去世活。沙张白笔下的百姓有几分反抗精神,他们敢于指斥:“鲜衣美食冠虎肥,累累沟壑良善尸,不知主座知不知?”(《仲春丝》)其他如《大田叹》《巢林燕》《采桑女》《牧羊儿》《拆屋》《铸钱引》等,或写天灾人祸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或写战难弊政使社会千疮百孔,都很生动。一唱三叹,感慨十足。
沙氏乐府比较全面地反响了清初天灾人祸频繁,公民流落失落所的真实面貌。他诗学唐代张籍、王建乐府,短小精悍,措辞普通,结尾多用冷隽之笔,入木三分而又深长有味。如《方塘》一诗写天旱,只方塘有水,而此塘喂养官鱼,禁止百姓打水。诗末了两句为“禾枯稻去世不敌怼,杀鱼重等杀人罪”。《续春陵行》写农人替官军饲马,为此把家什变卖一空,最末三句为“大男去世征戍,媳妇喜新寡,卖媳卖粟饲官马”,这些地方深具史笔,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道德与良心的呼唤。
沙张白精通史学,集中咏史之作颇多,许多读史诗据史籍以敷衍成篇。
沙张白清高重气节,钱谦益读到沙张白作品,准备为《定峰乐府》作序,被沙张白谢绝。《定峰乐府》10卷收入诗作450多首,初刻于康熙年间,集前所附《诸公论乐府诗》收有曹禾、钱陆灿、杜浚、王崇简、朱嵋、魏裔介、施端教、汪琬、龚鼎孳、高珩、吴山涛、詹蘷锡、洪升、陈玉璂、曹延懿等16家撰写的评语和论述,并有曹禾的评语,多中肯之语。今存《定峰乐府》10卷,道光十八年(1838年)江阴周庄后乐堂重刻本,增刻《山左杂咏》1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其影印本由列入《四库存目丛书》,199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
沙张白从前有《辟莽园诗钞》之编,徐遵汤于顺治六年(1649年)曾作序,后游楚,又有《楚游诗》三编,楚人杜濬为之作序。《辟莽园诗钞》没能刊刻,抄本也很少流传。同治十三年(1874年)谢鼎镕得知缪荃孙有沙氏诗集,辗转借得,看到并非原来是选本,每卷叶首第二行必署“同学峨嵋曹禾选”。书目录载该书为13卷,但逐卷细核,创造短缺卷5(七言古下)。听说顾心求搜辑《江上诗钞》时,曾经读到《辟莽园诗钞》,而后经咸丰庚申(1860年)之乱,这一部《辟莽园诗钞》散佚。
江阴陶社祝丹卿、谢鼎镕广为网络沙张白诗词稿,进行修订,编成《定峰诗钞》13卷,共收入沙张白各体诗诗1400多首,词70多首。卷首收入江阴徐遵汤的《辟莽园诗序》和黄冈杜浚的《楚游诗序》。卷1为四言诗,卷2、卷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排律,卷8为七言排律,卷9为五言绝句,卷10为六言绝句,卷11为七言绝句,卷12为补遗,卷13为诗余。《定峰诗钞》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江阴陶社排印出书。
沙张白所著《定峰文集》、《定峰古文》、《唐律晚细》、《迂叟丛谈》、《毛诗豁》、《定峰说诗》、《禅喜集》等书稿,大多散佚不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江阴王家枚多方辑录,刊印《定峰文选》2卷(重思斋刻本),包括《市声说》《泽枯庵记》《石屋丈人传》《重修二侯祠记》《答曹峨嵋书》《上柏乡魏相国书》等,文体有论、说、序、记、书、传等共57篇。有陈玉諔、钱肃润序,王家枚所撰传。此外,《暨阳沙氏宗谱》存其《迂叟丛谈》短文16篇,以及他书未收载的散文7篇。后人评价沙氏文章:“雄放似昌黎(韩愈),逸宕似欧阳(欧阳修),整炼似南丰(曾巩),遒洁似半山(王安石),皆深入古人堂奥,而非呫哔小儒所克跂及。”
《读史大略》60卷是沙张白“竭四十余年之精力而后杀青”的史学专著。沙氏在《自序》中说:“一卿少有史癖,读史之暇,每每掩卷寻思,以己意论列,初无意成书也。自开辟以迨元季,久而积之,遂成《读书大略》60卷,未尝蹈袭古人一字,独抒心得。”“颇能发千秋未发之秘”。后人评价这部书:“起结绳至元季,次其是非得失落,独辟户牗,能补涑水(司马光)、考亭(朱熹)所未发”。此书一贯只有抄本流传。乾隆二十年(1755年)孙枚为此书作“初序”。到沙张白去世150多年后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才有刻本问世。上有沙张白7世族孙心培“小引”。此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江阴南菁书院重刻。此刻本增加7世孙淦皋的“续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有上海祥记书店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