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回写道,大不雅观园众姊妹齐聚在芦雪庭中,李纨摆下酒菜,一壁为新入园的岫烟几人接风,又吟诗联句,好不热闹。

李纨说,只是今日联句宝玉又落第了,不管你咋说险韵、不会联句,本日必定罚你。
我刚才出去给你们热酒时,看到河那边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本想去折一枝来插瓶给大家助兴,可我又怕妙玉不让,这就罚你去取一枝来。
众人都说,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快去,宝玉就高兴的冒雪去了。

李纨一壁命丫环拿来一个美女耸肩瓶,盛上水准备插梅,又说待宝玉回来该吟梅花诗了。
宝钗说先罚宝玉作,黛玉道,应让联句少的人作红梅诗,宝钗说,就用“红梅花”三字作韵,每人一首七律,邢大妹妹作“红”字,李大妹妹作“梅”字,琴儿作“花”字。
湘云说宝玉回来让他作“访妙玉乞红梅”,众人听了,都说有趣。

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欣欣的手举一枝红梅回来。
丫环们忙接过插入瓶中,众人围着抚玩。
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不合,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喷鼻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这时湘云奉告方才的诗题,宝玉说我自己用韵。
谁知三个小妹俱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众人便依“红梅花”三字之序看去:

冲寒先已笑春风 红楼梦咏梅花诗赏析

咏红梅花

邢岫烟(“红”韵)

桃未芳菲杏未红,

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

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

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平凡色,

浓淡由他冰雪中。

首联描写红梅在桃李等众花未开之时,凌寒而开,笑迎东风。
“冲寒”写出了红梅不畏寒冷的品质。
“笑”字将红梅拟人化,写出了红梅花怒放,似笑脸喜迎东风,给人以欣喜之感。

颔联意谓红梅若移向庾岭,其景致就与春天很难差异了。
其颜色红艳,与罗浮山的梅花不同。
大庾岭盛植梅,借“庾岭”点梅花,借“春”点色红。
下句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反衬红梅的花红。
用“霞”喻花红。
用“隔”、“未通”,是因赵师雄所梦见的罗浮山梅花是淡色的,与所咏的红梅不同。

颈联写红梅似燃着的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
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萼绿华,故曰“添妆”。
《弥补事类统编·花部·梅》“萼绿神仙”注引《石湖梅谱》:“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神仙萼绿华云。
”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皆属。
宝炬,指红烛。
宋代范成大《梅》诗:“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
”缟仙,喻梅花。
扶醉,醉须人扶。
以“醉”颜点花红。
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
南朝江淹《赤虹赋》:“寂火灭而山红,余形可览,残色未去。
”也借以喻花红。

尾联用“岂是平凡色”点明红梅花色俏丽,不同平凡。
梅花一样平常都是淡色的,用“岂是”来打消,是为了突出红梅。
下句说梅花的颜色不管是浓是淡,都是开在冰雪里的,都值得欣赏。

邢岫烟的诗捉住红梅的颜色特点,用比喻、拟人、遐想、反衬等多种手腕,写出了红梅的颜色之美。

从人物描述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人物,该当有些渲染。
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以是芦雪庭联句除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湘云、黛玉、宝钗等人。
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当然,这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
作者曾借凤姐的眼力先容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四十九回)。
她诗中的红梅冲寒而放,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平凡,隐约地喻己之品行高洁。
“庾岭”与“罗浮”句说红梅来自江南,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平凡,也暗喻了她的出生。

咏红梅花

李纹(“梅”韵)

白梅

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

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

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残酷,

寄言蜂蝶漫疑猜。

首联开篇点题,写自己

颔联用拟人手腕写红梅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像美人脸冻伤似的。
借意于苏轼《定风波·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
”痕,泪痕。
以血泪说红。
下句用“酸心”写梅花花蕊孕育梅子,待到时过花落,虽无怨恨,花亦乌有。
“成灰”借意于唐代墨客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颈联借神话传说写红梅的神奇。
梅花本是白色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格,变成红花。
红梅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尘凡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

尾联意谓请见告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残酷的时令。
春残酷,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
当时还是冰雪景象。
蜂蝶,多喻浮滑的男子。
这里暗喻不要对自己的节操有任何疑惑。

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彷佛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
“寄言蜂蝶”莫作浮滑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情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约是看重儒家“德教”的李氏家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咏红梅花

薛宝琴(“花”韵)

疏是枝条艳是花,

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

游仙喷鼻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

无复相疑色相差。

首联写红梅疏朗的枝条和鲜艳的花朵,像身着红妆的美女竞相展现自己的奢华。
用拟人手腕表现了红梅花的富丽。

颔联通过写景蕴藉地表现红梅成长的环境。
余雪,喻白梅。
借意唐代墨客张谓《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落霞,喻红梅。
化用宋代词人毛滂《木兰花·红梅》词:“酒晕晚霞春态度,认是东君偏管顾。
”这一联意思是:宁静的庭院弯曲的栏杆内成长着红梅花,流水空山中也长有红梅。
写出了红梅成长环境的高雅、宁静。

颈联意谓随着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声,红梅花也做起幽梦来了,梅花的喷鼻香气使人如游瑶池。
上句以“冷”、“笛”烘染梅花。
以“红袖”的“红”点花的颜色。
下句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银河与海相空,居海岛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
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织女。
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
《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如绛色。
”乘槎本当用“天河”、“银河”,而换用“绛河”,是为了点花红。

尾联意谓红梅的前身是成长在上天瑶池里的,不要由于红梅花不足艳丽而疑惑它曾是瑶台所种。
“瑶台”,瑶池,咏梅诗词多有此类比喻,如唐代墨客杜牧《梅》诗:“掩敛下瑶台”。
瑶台种,便是说它是“阆苑仙葩”。

大家看了三个小妹的诗,都夸奖不已,说宝琴年纪最小,才思敏捷,作的最好。
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
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笔墨,得到贾母“比画儿还美”的赞誉。
她诗中的红梅成长环境高雅,品种宝贵,花姿富丽,彷佛是在作自画像。

此诗极力赞颂红梅花是瑶池瑶台所种,花色艳丽,花喷鼻香使人如游瑶池,显示了她对自己的崇高出生和俏丽边幅颇为自大。

访妙玉乞红梅

贾宝玉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

离尘喷鼻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首联写自己酒未开始喝,诗未做,就到妙玉所居的栊翠庵乞红梅了。
以“春”点红,以“腊”点梅。
蓬莱,比喻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颔联意谓不求不雅观世音菩萨净瓶中的甘露,只求妙玉栊翠庵栏杆之外的一枝红梅花。
这里以不雅观世音、嫦娥比妙玉。
槛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以是黛玉说:“凑巧而已。

颔联两句是诗歌的分外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为瑶池,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
梅称“冷喷鼻香”,以是分“冷”、“喷鼻香”于两句中。
“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化用宋代墨客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
”唐代墨客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
”紫云,李诗原喻紫色石。

尾联是说谁怜惜自己因冷耸肩,踏雪冒寒往来,遮梅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
槎枒,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
诗肩,因冷耸肩。
宋代墨客苏轼《这天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
诗文中多以“苔”写宁静。

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
他哀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
”这并非是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情不喜好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
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自己的实事。
以是,这一次湘云“鼓”未绝,而宝玉诗已成。
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词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古人之作。
诗歌处处流露其脾气。
“入世”、“离尘”,令人遐想到宝玉的“来历”与归宿。
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隐喻他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躲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
这些内容,为后面宝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构造的风雅和严密。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