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给孩子古诗词书读来赏心悦目。

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的一套《陪孩子读古诗词》亮相上海国际童书展,这个系列的作品从孩子日常生活最熟习、随意马虎感知的植物、动物、自然征象等几大主题入手,汇聚廉萍、马东瑶、周剑之三位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选诗解诗,带孩子读懂诗中之意,并由中心美院叶媛媛采取绘本式构图,带孩子瞥见诗中之境。
除了内容上的匠心独运,还特邀央视主播杨海波配乐朗读,带孩子听见诗中之韵。

许多家长都知道带孩子读古诗词,对付他们的措辞能力发展具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如何让孩子去喜好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和爱上古诗词呢?很多父母实在是头疼的,乃至是不敢自己亲自上阵的。
那我们来看一看该系列的三位作者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以下笔墨节选自《陪孩子读古诗词导读》)

若何陪孩子读古诗词三位北大年夜古代文学博士来教你

为什么要陪孩子读古诗词

——周剑之(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小时候,我最享受的事情之一,便是骑在爸爸的肩膀上,一边晃着脚丫,一边听爸爸念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些婉转的音节、抑扬的节奏,听上去是那么悦耳。
我并不知道个中的含义,却忍不住随着念、随着读。
或许正是这些幼儿期间跟爸爸一起读过的古诗词,指引我一步一步走上了古典文学研究的道路。

如今的我,作为一位母亲,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跟孩子一起读古诗词的快乐。
女儿几个月大时,每当我开始读诗,她就会睁大眼睛望着我,漆黑的眼珠里流动着闪亮的光彩;她在学走路的阶段,会常常随着诗词的节奏摇头晃脑,摆动身体,玩得不亦乐乎;等她学说话时,我每读完一句诗,她会奶声奶气地重复末了一个字,一边露出得意的神采……古诗词陪伴她终年夜,而我也藉由她的眼力,从许多烂熟于胸的诗词中,读出了新的感悟。

这样的亲自经历,让我无比深刻地意识到,与孩子一同读古诗词,对孩子的发展、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多么分外的意义。
你为孩子打开一本书,同时也是为他打开一个天下。
而古典诗词的天下最是美妙,也最有助于构筑亲子阅读的独特空间。

诗词之美,美在韵律。
因此,陪孩子读古诗词,首先要“读”。
汉字有四声,分平仄,会在诗词中形成错落有致的组合。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孩子们很随意马虎被这种天然的韵律所吸引。
他们喜好节奏感,喜好声音的高低起伏。
当你一字一句、平缓又有力地念出那些诗词,便是在演奏一首天然的乐章。
你的情绪,将化作声音的温度。
孩子那敏锐的小耳朵,绝对不会放过。
他会不自觉地跟上你的节奏,随着你一起走进诗词。

诗词之美,美在画境。
陪孩子读古诗词,要尽可能给孩子以画面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大漠中的一缕孤烟,长河映衬下的浑圆落日,这是何等壮阔?“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绮罗似的天边晚霞,白练似的澄净江水,这是何等宁静?好的诗词,总是能唤起生动鲜活的画面,给人带来心灵的触动。
给孩子讲解诗词,意思的透彻是在其次,更主要的是画面感的营造。
孩子们的大脑本来就拥有强大的画面天生能力,当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画面,他们会更加直不雅观地感想熏染到诗词的魅力。

诗词之美,美在想象。
陪孩子读古诗词,还要勾引孩子去遐想,给他挥洒想象的自由空间。
蕴藉凝练是古典诗词的主要特色,随之而来的,是无穷的余蕴,让人浮想联翩。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赶路的行人向牧童打听饮酒的地方,牧童的回应,诗歌只用“遥指”的动作来表现。
至于行人与牧童的对话场景,都交给读者,听凭想象。
不仅如此,这个场景还让人忍不住追问:为何行人要探求酒家?是由于旅途的怠倦吗?是由于思乡的愁绪吗?又或者二者兼有?在牧童“遥指”之后,行人找到酒家了吗?他的愁绪是否得到了讲明?……孩子们善于想象,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浩瀚的宇宙。
你给他一首想象的帆船,他就能在思想的宇宙中遨游。

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想象之美——这是古诗词为我们构筑的美妙天下。
陪孩子读古诗词,便是希望他们走进这个天下、爱上这个天下。

和虫鱼鸟兽一起来玩“飞花令”

——马东瑶(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小儿憨豆今年十岁。
他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闲步时跟我说:“妈妈,本日我们换一条路走走,那条路很诗意。
”我惊异于他说出“诗意”二字,问:“怎么诗意了?”他答道:“那里有一条小溪,水边开满鲜花,还有一座木头屋子。
”我又问:“什么叫诗意?”他说:“便是李白瞥见了一定会写首诗。

小朋友自然还不懂从理论的高度来阐明什么叫诗意,但他有觉得,而且跟古代的墨客心意相通。
这就足够了。
这也足够解释,任何时期,我们都须要诗。

那么,小朋友该如何学诗呢?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声韵之美。
小朋友实在有对声韵不自觉的追求。
憨豆常常会摇头晃脑地念着从学校听来的“地下校园民谣”。
这类“民谣”内容搞笑,能迅速广泛地在小朋友中流播,主要缘故原由就在于:它们是押韵的。
以是对付刚刚打仗古典诗词的小朋友来说,吟诵是十分主要而又可行的学习办法,它能从声韵节奏上培养孩子对诗词的艺术觉得。

那么,除了吟诵,孩子须要对诗歌意思有所理解吗?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一样平常通畅的小学语文教材哀求必背的古诗词在75首旁边,有一次我问憨豆:“‘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他张嘴就说:“便是那个园子不好玩,不值得去。
”又一次,憨豆在一本唐诗选上看到《长恨歌》,翻了好几页才把内容翻完,不禁感叹道:“这么长!
能不恨吗!
”他大概是在逗趣搞笑,不过,以我们从小学诗的经历,如果大人不加阐明,孩子是难免有这样想当然的理解的。

流传下来的古诗词成千上万,什么样的作品是适宜孩子学的呢?我以为,总的原则是贴近孩子的天下,表现真善美的情绪。
本册以“虫鱼鸟兽”为主题。
须要解释的是,只要有涉及虫鱼鸟兽描写的内容,便在我们的选编范围之内,而并不一定以整首诗的主旨为考虑。

《中国诗词大会》是现在家喻户晓的诗词遍及节目,憨豆对个中的“飞花令”最感兴趣,常常要跟我“比拼”一下。
我们这本书分类编选的办法实在就类似于一种变体的“飞花令”。
家长可以以“虫”“鱼”“鸟”“兽”平分歧的主题词,来引发孩子记诵这些诗词的兴趣:虫鱼鸟兽都属动物,大约每个孩子从小都会打仗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有若何的特点?人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如何与它们相处?又如何从动物的举止习气得到启迪?

诗中自有草木喷鼻香

——廉 萍(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现在,小朋友们随着老师、父母学读诗,很随意马虎就会创造,它们念起来都很好听。
由于它们原来都是押韵的,而且大都讲究平仄。
虽然古代的读音,发展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有些念起来没那么上口了,但最基本的韵律还都在。
以是,这些好听的句子,学习它的第一步便是背下来。
小时候背会的东西,终年夜往后很难忘掉。
这样,等小朋友们终年夜往后,该用到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就能很随意马虎地、绝不费力地想起来。

会背,再加上一些理解,就更好了。
有些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孩子暂时不随意马虎领会,但这本小书里,我们选的都这天常随意马虎见到的植物。
以是,平时出去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见告孩子,哪栽种物是这些诗里写过的,这些诗里写过的植物在哪里可以找到。
顺便还可以评论下,古代墨客到底写得怎么样,好不好,像不像。
这样学习,是不是很有趣?

记住这些诗,等将来终年夜的时候,再碰着和古人类似的情景,说不定就引起共鸣了。
而且,如果将来小朋友们连续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之类的知识,这些诗歌说不定就埋伏在未来的哪段道路上,正等着帮助你呢。

在景象好的时候,爸爸妈妈请放下手头的事情,孩子请放下贱戏机,带上书,一起出门寻诗吧。
我相信这统统,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