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问题最近比较多,是由于诗词大会的热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诗词。
至于有一些人讲起诗词来滔滔不绝非常专业,但是看不到他自己的有分量的诗词作品,老街味道以为有几个缘故原由。

下面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是否有道理,欢迎大家来谈论。

一、术业有专攻

中唐大墨客韩愈在《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本事的不一定比教本事的差,做老师的也未必都强于自己的学生。
作诗也是这样,教你创作方法的人,自己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墨客,授人以渔的人自己未必能够捕到鱼。

某些诗词专家讲起诗词滔滔一直 为何见不到比较有分量的诗词作品

术业有专攻,是指对付某一专业有专门的研究,本专业是专家,但是其他专业水平一样平常是正常的征象。
本日很多老师的“专业”并不是诗词创作,而是诗词赏析。
比如学校的语文老师,他的目的是教会大家阅读理解古诗词,而不是创作古诗词。

因此本日很多中文老师的“术业有专攻”并不包括诗词创作。
也便是说,很多老师实在也没有授人以渔,并没有教给大家若何捕鱼,也是教大家欣赏鱼而已。

二、割裂的术业有专攻

本日的学校教诲中,诗词的“术业有专攻”被割裂了,学校里学习文章不但要阅读理解还哀求练习作文,但是古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把创作剔除了。
缘故原由是为什么呢?

实在也很大略,不实用、不须要。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

孔子还在《论语·泰伯》中说过:

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

这是对付《诗经》教养浸染切实其实定,用以提高人的教化净化社会风气。
这和我们本日学诗的目的有点类似。
一贯到魏晋南北朝,虽然墨客层出不穷,但是作诗并不是必须节制的技能科目。

到了初唐时,朝廷创造科举中只考大家谁背书背的好,是很难选拔出精良人才的,于是从“背”改成了“作”:

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
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新唐书·选举志上》

有人认为考诗赋是从永隆二年开始,有人认为考诗赋是从天宝十三载开始:

天宝十三载(754年)十月一日。
御勤政楼。
试四科举人。
其辞藻宏丽。
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道。
(制举试诗赋。
从此始。
)北宋王溥撰《新编唐会要》

唐朝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一个考的是科举中的诗是“背”,一个考的是“作”。

进士科中,诗是格律诗、赋是骈文律赋,读书人不学习创作就即是关闭了求仕的大门。
虽然在宋元明清中断过一段韶光,但是从此在读书人的启蒙教诲中,读诗、背诗、作诗是合为一体的。

民国以前的读书人学习诗词,当然是包括诗词的创作。
比较较而言,本日的诗词教诲是只能是阉割的“术业有专攻”。

三、本日的社会不须要诗词创作

本日的人学习诗词,没有了那么多的功利之心,完备是个人爱好了。
之以是说学校教诲中诗词的“术业有专攻”被阉割,是由于目前的社会完备不须要学习诗词创作。

1、高考不考

高考不但不考诗词创作,连当代诗都不考。
没有哪一个高中老师会鼓励自己的学生写一首《长恨歌》交上去,高考文章多是议论文,文体不包括诗歌。

2、公务员考试也不考

考公务员也不须要诗词创作。
缘故原由很大略,诗词创作与公务员的实际事情相离太远,会说英语远比会作诗词有用得多。

3、找事情不须要

找事情投简历或者口试时,您说您善于创作诗词,估计99%的HR会以为您是脑筋有问题吧。
除非哪个自媒体须要一个这方面领域的人,但是这种需求百里挑一。

4、评职称不须要诗词创作

没听说评教授是由于诗词写得好。
研究诗词的论文写得好、在主要期刊揭橥了才有用。
@老街味道回答过这个问题后,有朋友留言说:

现在诗词专家、美术专家、设计专家等等,所有专家前须要加上评论两字,现实中诗词评论专家比诗词专家地位高,美术评论家设计评论家比美术专家设计师职称高,尤其在大学,说的比做的学位高职称高!
四、诗词专家为何不谈自己的诗词作品

诗词专家们评论辩论诗词时,不评论辩论自己的作品,@老街味道认为有4个缘故原由。

1、有的专家确实不会

我记得叶嘉莹师长西席在某个讲座说过一个故事,她很多年前返国时听过一个教授的课程。
叶师长西席非常欣赏这个教授,认为他的诗词赏析课讲得非常好,于是叶师长西席想读一下这个教授的诗词作品,但是没想到这个教授竟然只会讲不会作。

这位教授能够得到叶嘉莹的欣赏一定是一位名气颇大的人物,这个结果让叶师长西席多年往后提起还有遗憾。

2、会,但是做得不好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大家实在可以看到,有的人确实不会作诗,而且对付基本的格律知识一窍不通。

所谓知耻而后勇,有的人出名了往后,已经开始在用功学习创作了。
每天和历史、诗词、古文打交道的老师们,一旦他们学习起来,进步自然比凡人大得多。

不会作诗并不是这些人的缺点,而是他的事情不哀求他们学习创作。
当事情须要时,学习到入门实在是很大略的事情,至少不会再犯低级的缺点。

3、水平很高但不愿意显摆

很多讲解诗词创作理论的人未必诗词做的好。
但是有的人既能授人以渔也能授人以鱼 。
民国时候的知识分子不能说个个都能做诗词吧,但用比比皆是来形容并不为过。
很多人既受过传统文化旧式教诲,也接管过西方的新式教诲。

例如:朱自清、闻一多、胡适、钱钟书、吴湖帆、郑孝胥、汪精卫、邓散木、 潘伯鹰 、林散之、 高二适、乔大壮、叶嘉莹......

诙谐的钱钟书还曾经说过:

由于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

古人写诗话,乃至民国出生的人写诗话,其本人一定是一位墨客,但是本日就难说了.......

4、大部分读者没有鉴赏能力,专家的作品再好,也有可能被喷。

很多读者和不雅观众是矮人看戏,批评和讴歌也是人云亦云。
乃至有人说:唐往后不看诗、宋往后不看词.......实在是看不懂和看得少。

下边这首《生查子》能看出是什么时期的作品吗?

舵楼东逝波,鹢首西沈月。
何似齐心专心人,自此无期别。
犯雾剪江来,打鼓凌晨发。
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
结束语

王国维不是说过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今日的一代文学早已不是诗词文学,昔时夜家以市场为中央的时候,这个时期的文学是什么呢?

老街以为是与影视乃至游戏干系的文学,也包括纯粹的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成为可以演出的歌曲,大略来说便是可以带来名利的文学。

汉司马相如因赋封郎,唐李白因诗供奉翰林,宋俞国宝因词解褐,读书人或考取功名或求终南捷径,无不有功名利禄之心。

本日的民族复兴大业,须要更多的是理科接班人。
文科生的需求本来就很不多, 诗词创为难刁难于推动经济培植彷佛没有什么浸染,以是逐渐衰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看不到诗词专家们作品,实在便是人家拿出来也未必有多少人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没有看完呢。

喜好的,当作业余爱好就好,总比吸烟饮酒烫头好点。

@老街味道

苏轼念奴娇赤壁重韵了吗?爱好诗词的你附和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呢?

豆蔻梢头仲春初 从“豆蔻”2字看出杜牧诗中少女的真实身份

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还是十里莺啼绿映红 杨慎评杜牧诗有道理吗?

浅说王国维隔与不隔2 为何说李商隐是4P型墨客 白居易是4C型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