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喜
小芳,全名叫方慧芳,是我到泰国来认识的第一个泰籍华人。
2005年10月26日,我刚刚到乌汶,先前在这里事情的姚洪兵就见告我,有一位华侨(准确讲该当是泰籍华人)请我们吃晚饭。我说:“与人家不认识,初来乍到的,怎么一来就吃请呢?”他说:“既然人家盛情约请,我们就去吧!
结识一下这里的华人,往后办什么事也方便。”比较随和的我傍晚就和他搭车去了。
下了车,朋友带我进了一家米店。米店里灯火通明,3个大人激情亲切欢迎,就像是老朋友一样,非常亲热。姚洪兵刚刚简要地先容了我,就见一位看上去30多岁的女士上前作了自我介绍,她叫小芳,那个50多岁的男子是她的大哥,另一位妇女是她的大嫂。围在桌边的3个孩子分别叫小丽、小明和小宝。作了短暂的寒暄之后,他们一家人带我们上了车,由小丽开车把我们带到一家十分文雅的餐厅就餐。
一起上,小芳非常健谈,兴致勃勃地谈起她参加台湾学校举办的函授班学习的情形,谈到了她对汉语的浓厚兴趣,谈到了她给来泰中医代表团当翻译的事,还谈到她崇奉佛教,只吃素食。吃完饭,主人见告我们,本来打算还要唱卡拉OK,只是小丽要忙于考试,须要早点回去看书。我们表示学习主要,能在这个时候抽出韶光与我们吃晚饭,其实令人冲动。就这样,我和方慧芳结识了。只管我比她小几岁,该当喊她大姐,但是以为最好屈服她的见地叫她小芳。
左一为小芳(翻拍)
小芳是个很奇特的人,至今仍是单身。在泰国,单身女子比较多,就连诗琳通公主都没有结婚,在乌汶,我所理解到的就有四五位,小芳便是个中的一位。据理解,小芳,属马,生于1954年,今年(2006年)已有52周岁,长期以来,一贯与她的哥哥、嫂子以及侄子、侄女生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没有结婚,看样子她这一辈子不可能结婚了。她究竟为什么不结婚呢?从她的言谈中可以看出这样三个缘故原由:
一、她以为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如果结婚,她就可能成为家庭主妇而失落去生活的自由。她总是希望自己自由的生活不受别人的滋扰和支配。这显然是一个空想主义者的表述。
二、她受母亲的影响,信奉佛教,对佛主非常虔诚。她自称自己是没有出家的佛教徒。同时,她也表示自己之以是没有出家,便是由于自己的尘缘未了,结识了许多朋友,个中不少是异性朋友,还想享受生活的快乐。我相信她说的是实话,不过,她的这种说法是十分抵牾的。献身于佛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很高兴地享受生活。实在男女性事本身便是一种人生享受,而只吃素食同样使自己不能享受许多美好的食品。既然要享受生活,就该当好好地享受,不应该设置多少框框条条,限定自己;既然献身佛主,就该当非常彻底,与世俗断缘。当然,她的目前这种情形倒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去深入地打仗她,理解她。
三、她在为她哥哥的家庭作出奉献。小芳虽然说自己不愿做家庭主妇,实在她仍旧没有摆脱做家庭主妇的命运。她的生活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做家务,包括买菜、煮饭、刷锅碗、打扫居室以及洗衣服等;到佛堂干责任活;与朋友外出逛街或者旅游,此外便是每周一次到皇家大学广播台做节目等等。而这三部分中,干家务活占了她一天的大部分韶光。她虽然拿出相称多的韶光做家务,让嫂子省去许多事情,但是她从不抱怨,在她看来,她的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是非常可爱的,常常给她以安慰。她曾经说过,她的嫂子回外家去,她的侄子就像商量好的一样,有一个志愿留下来陪她这个二姑。正是哥哥嫂子和侄子侄女待她特殊好,她才乐意为这个家庭捐躯自己的婚姻。
前中为小芳(翻拍)
不过,小芳没有结婚,还可能有某些不便说出的缘故原由:
一、小芳今年已有52周岁,长得很俊秀,皮肤白晰细嫩,富有高雅的气质,虽然已经是50出头的人,仍旧丰姿绰约,风采犹存。看她的脸庞,大多数不熟习她的人都以为她只有30多岁,她自己也曾引以为自满:她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差不多20岁。由此可见,她年青时一定是个绝色美人。正是她的绝色俏丽,形成了她的骄傲,很丢脸得上周围的男孩子,而且她还是个空想主义者,不会轻易找个男子结婚,韶光一长,她就错过一村落又一店。
二、她在年青时很可能暗恋过某个男孩,只是由于没有及时建立恋爱关系,导致这个男孩子爱上了别人并且结了婚。因而她要以自己的办法一贯为这个男人守身。当然,这些都是根据不敷的推断,不一定符合小芳的本意。
小芳一见面就见告我,她不吃荤腥,而且哀求在她面前也不要提荤腥菜食。与她几次一起用饭,果真看到她不吃荤腥。且不说鱼肉之类的东西她总不沾边,便是葱、蒜之类的菜肴她也绝对不碰。有一次,我们在一家素餐馆一起用饭,我们买了几样菜,个中有一样菜用葱做了配料。她不仅自己决不吃,而且哀求我和其余一位女士另用调羹到纯素食的碗里取菜,已经进入有葱的菜碗里的勺子是不能将葱味带到纯素食的碗里。由此看来,她是一个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不过,对付动物蛋白,她并非完备谢绝,由于她既吃鸡蛋,也喝牛奶。这就让人有点纳闷,这倒不是说她的不虔诚,她也没有必要做给别人看,便是吃荤腥之食没有人责怪。问题是这位方女士为什么戒了鱼肉葱蒜而不戒鸡蛋牛奶呢?这真是有点说不清。
小芳对汉语怀有浓厚的兴趣。一开始,我以为很可能是她的华侨身份的缘故。这个情由虽然提及来让每个民族自傲心和爱国情绪强烈的人颇为满意和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太过笼统,而且未必准确,带有相称的主不雅观臆断的身分。试想,许多华侨的子女和华裔早已与中国措辞隔膜了,根本不会说中国话,不会写中国字,他们同样有着中华民族的血统,为什么不像小芳这样对汉语如此钟情呢?
通过与她的打仗,我到底有些理解:一方面,她对父母非常敬仰,自然也对父母的措辞很感兴趣。据理解,小芳的父母正像这里的许多华人一样,来自中国广东的潮州,他们当年为了躲避海内的战乱,来到这里首创家业,吃尽了人间辛劳,这些都深深地冲动着小芳。当然,仅仅这一点,情由是很不充分的。另一方面,她从小上了华侨学校,接管了华语教诲,为她后来对华语产生浓厚兴趣奠定了根本。
更主要的是她很早就拥有无线电收音机,可以收听到台湾和喷鼻香港的华语广播并且打仗了许多来自台湾的朋友,现在又有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朋友。她的台湾朋友给她带了不少华语书本,特殊是华语词典。这使她的华语阅读和听说能力远远超过一样平常的华侨和华裔,她说的汉语非常流畅,发音比较准确,能够阅读华语报刊和书本,她还特殊订了一份曼谷出版的华语报纸阅读,她不仅能够和我们自若的交谈,而且还是一个相称不错的汉泰翻译,曾经一度给成都的中医访泰团做翻译事情。
正由于她的华语水平比较高,她被约请到皇家大学来每个星期五下午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华语节目,在每次节目上,她都要播几首很好听的华语歌曲。这些歌曲听说都是台湾朋友带给她的,她播这些歌曲,既适宜于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又表现出对付中华文化的深切厚爱。
乌汶叻公主
小芳非常讲究整洁,大概这是她长期在家忙家务的缘故。有一次,与一位中国同事到她家去烧中国菜,从她的择菜、洗菜到饭后的刷锅抹碗,她都干得十分细致,很有耐心。吃过饭往后,单是整顿厨房,她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听说,有些人曾经抱怨她干事太慢。实在,她这并不是慢,而是细致。长期在佛堂事情,一定怀着虔诚神圣的生理,总希望将事作得全面,将最圣洁的祭品奉献给佛,这就必须细致严密,不能出半点错。我不雅观赏过一些佛教的礼器,那就是非常风雅的艺术品,如果没有非常耐心、非常投入的制作,是不可能做得那么完美。哪怕便是一只钵,单是那上面精细的雕刻,没有10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真是所谓的“慢工出细活”。试想一个毛躁的人能做出这样的艺术品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芳是一个生活于当代社会的传统型女性。虽然在她的周围到处都是当代化的生活举动步伐,但是大多数与她无缘。泰国的许多人家都有车,她家里也有车,就连她的侄女小丽都会开,但是她不仅不会开汽车,就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她要外出,一样平常都是朋友接送。如果没有朋友接送,她就只能待在家里。便是每严密皇家大学来做广播节目,也都是由皇家大学派人去接,因而她是从来不乘公交汽车的。
与此同时,她没有手提电话,并不是她买不起,而是她根本就不想买,如果要与她联系,常日只能打到她家里的固定电话。至于电脑,她更是摸都不摸。既然不摸电脑,她就不可能通过电邮与朋友联系。
当然,这使她可以集中韶光和精力干家务和其他事情,免得因上网而花费许多韶光,也免得打仗一些不良信息。同样,她的思想不雅观念也基本上是传统的,就像是长期生活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她对父母十分孝敬,母亲病重期间,她常常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守侯在母亲自边,便是母亲一时烦躁骂了她,她也能理解母亲的心情,予以体谅。有时,她要忙于收拾家务,她就唱歌录音再放给母亲听,让自己的歌声陪伴着病中的母亲。她崇奉佛教便是受母亲的影响。这使她的心地非常善良,不仅特殊关心朋友,而且特殊珍惜生命,除了坚持吃素,她从不杀生,而且还常常放生,让那些被捕获的生命得到自由。
小芳是一个特殊重感情的人。她常说:“相聚是一种缘分。”以是她非常珍惜朋友的友情,不仅要捉住统统机遇,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办法表达出来,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宝贵的情绪。前边提到的我的那位朋友在皇家大学事情,与小芳相处了一年,临别时依依不舍。后来,小芳还时常提起他,一贯等待他的电话和来信,希望不断延续和巩固这种建立起来的友情。便是对付刚刚认识的朋友,小芳同样激情亲切对待。扬州大学派一个3人代表团来乌汶开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天韶光,交往并不多,但是就在这个代表团离开乌汶的时候,小芳同样到机场为他们送行。
小芳毕竟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自然也有过一些烦恼。只管她对朋友都是忠心耿耿,一片羞辱,但是有些朋友却不足厚道,故意无意中侵害了她。
有一次,她与朋友到中国九寨沟旅游,中途安歇时,她上了一趟厕所,待她出来时,车竟然开走了,她的朋友也不见了踪影,将她一人丢在陌生的地方,幸亏她会汉语,再加上她的机警,总算化险为夷。
还有一次,她给来自成都的朋友当翻译,大概是由于这位朋友的轻忽,竟然大讲特讲肉食的烹制和味道。这让小芳感到十分难堪,一个坚持几十年的素食主义者要翻译这些肉食发言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小芳将这些事情说给另一些朋友听,这些朋友都感到愤愤不平,表示愤怒的训斥。然而小芳却想得通,她认为只要自己没有亏待别人,心里就没有什么不安;那些朋友如此不厚道,心里不会沉着的。有时她认为这是不是彼苍拿这些事情来磨练自己是否达到了心平气和的境界。小芳能够这样作想,表明她心胸的开阔和宽阔。
左一为小芳(翻拍)
与小芳相处一段韶光,逐渐创造相称节俭。她长得很俊秀,但她并不像许多女性喜好买时新的衣服装扮自己。她现在穿的一件裙子还是十几年前买的,那时候她拍的照片便是穿着这样的裙子。
实在,她身上的衣服大多是许多年一贯穿着的,这并不是说她不爱美,而是她生活素朴,她所追求的是自然朴实的美。她能够将一件衣服穿许多年,表明她:一是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衣服,二是她的体形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变革,依然保持少妇的身材。走进她的寝室,可以看出没有一件高档的物品,就连现在许多人都有的扮装品她也不多。
更故意思的是,每次用饭,她都将碗里吃得一点不剩,一粒米都要吃掉,一个菜叶都不见,然而她的家里却开着米店,绝不缺几粒米。不理解情形的人误以为她是葛朗台式的人物。对她理解的人知道她这是爱惜粮食。
她在皇家大学的汉语广播台先后两次播送和讲解唐代李绅的《悯农》诗,告诫人们自己所吃的粮食、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各种物品,都是费力劳动生产出来的,都凝集着艰辛的汗水,以是当我们享受这些劳动果实的时候,既要珍惜每一件劳动成果,又要对劳动者报着戴德的生理。这种对古诗的理解是多么独到而深刻。正由于如此,她反对奢侈和摧残浪费蹂躏,提倡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