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7)
《须知喷鼻香饵下 触口是铦钩》“须知喷鼻香饵下,触口是铦(xiān)钩”出自李群玉《放鱼》。全诗为:
“早觅为龙去,
江湖莫漫游。
须知喷鼻香饵下,
触口是铦钩。”
墨客用短短二十字,描写了将鱼放生之事。“早觅为龙去”,起句墨客便利用了“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希望被放生之鱼早日寻觅到跃龙门的机会;“江湖莫漫游”,第二句则让读者在迷惑中产生了强烈的悬念:“漫游”本是鱼的习气,诗人为何让它不要“漫游”呢?原来结尾两句给出了答案“须知喷鼻香饵下, 触口是铦钩”。“铦”乃多音字,当读音为“xiān”时,其意代表锋利。以是这两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鱼啊,你必须要清楚喷鼻香饵之下,有能让你口中尝到美味的锋利的鱼钩!
墨客描写的是将鱼放生的小事,寓意的却是人生大事。来到世间的正常之人,谁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鲤鱼跃龙门”。然而,生活在社会中就犹如鱼儿漫游在水中一样,稍有不慎便可能因抵挡不住喷鼻香饵的诱惑而中计,以是,一定要时候提醒自己“须知喷鼻香饵下,触口是铦钩”。否则,一旦“咬钩”,非但跃不了龙门,恐怕连性命都要搭上了。
附:李群玉(公元808年—公元862年),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其极有诗才,系晚唐主要墨客,与 齐己、 胡曾并称为唐代湖南三墨客。《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记载,从前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察看湖南,郑重约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唐宣宗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夸奖“所进诗歌,非常高雅”,并赐其“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李群玉辞官回归故里,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弟。《全唐诗》存录其诗26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