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中唐期间,彭城有一个墨客叫刘商,他从小就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早早就靠组诗《胡笳十八拍》而有名于世,无论是妇孺还是孩童,都能闇练背诵他的诗。

终年夜往后,刘商考中了进士,开始入朝为官。

地仙刘商酒后一首诗悟透尘常人生就该这样潇洒

不过,他这个人生性淡然,不喜官场逢场作戏那套。
相反,他更喜好研讨道术,每每遇见羽士,刘商便拜其为师,并给予帮助。

到了中年往后,刘商溘然觉得到人生匆匆,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于是他便辞去了官职,四方游历。
此时,他已经娶妻生子,没有尘世之忧,齐心专心想的便是悟道。

刘商游至广陵时,在街头遇见一个卖药的羽士,当时很多人围着他,里三层外三层,都说这个羽士很厉害。

羽士在人群中也瞥见了刘商,以为他分歧凡响,于是就收了摊,约请刘商一起去酒楼饮酒。
畅饮间,羽士谈吐非凡,从秦汉期间一贯讲到当代,彷佛什么都知道。

因此刘商断定,这是一个奇人。
不过当羽士劝刘商修道时,刘商仍旧感慨修行之路困难,未必能成。

当天晚上,羽士送醉酒后的刘商去住堆栈,刘商还没聊够,可是一转身羽士就消逝不见了。

越日,羽士依旧在街头卖药,二人连续饮酒畅谈,这次酒后羽士给了刘商一个小药囊,并吟唱到:无事到扬州,相携上酒楼。
药囊为赠别,千载更何求。

从那往后,羽士就彻底消逝了,刘商久寻不见后,打开药囊,创造里面有9颗小药丸,他按照羽士见告他的方法吞下,不一会就觉得身体轻健,神清气爽,也没有了饥饿感。

再后来,刘商就隐居山中,有打柴的樵夫曾说,在山中见过刘商,可众人却再也觅不到他的踪迹,由于他已经成为了地仙。

是日然是野史传闻,不过真实的刘商辞官后,确实在65岁后隐居在宜兴山中,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健在。

刘商长于绘画,在中唐期间也颇有诗名,除了《胡笳十八拍》外,他还有很多经典的诗篇,下面我们就读一首他酒后所作的诗。

02.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刘商《醉后》

史籍记载:商性好酒,苦家贫。
尝对花临月,悠然独酌,亢音长谣,故适自遂。
赋诗曰:春草秋风老此身……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对刘商这首诗也有评语:

前二句已得无拘无绊之乐。
后二句更深一步,见此身终未能脱然世局。
果能超越醉醉两境,方是达生。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四节更迭,春来秋往,不经意间春草就黄了,岁月匆匆,人也在光阴中逐渐老去。
幸好我有一瓢老酒,不管家中是否清贫,尚可以以此解忧;

当我醒酒后,创造还是很喜好那些漂浮在水中的萍草,它们顺着河流直下,无需扎根,走到哪里便是哪里,无拘无束,何其洒脱。

刘商这首诗,虽然是酒后所作,但却写得很清透,他借河中漂浮的萍草喻人生,追求自由清闲的生活,这也是他晚年避世隐居的紧张缘故原由。

想得开的人,都是那些不在乎功名利禄的人,他们只想过自己安逸的生活,不被世俗裹挟,可以安居一隅,也可以到处为家。

只管他们不富,乃至很穷,但他们不须要任何人的怜悯与同情,由于他们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起句墨客就点明了主旨,好饮者何必在乎家中贫苦,生平何其短暂,不如放下执念,开愉快心的去过每一天。

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财富和地位都是缠身之物,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所得。

“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官河”原来指的是运河,诗中泛指河流水系。

末了两句墨客深入了主旨,写出了自己爱酒的缘故原由,由于他始终在追求不受束缚的生活,想要像萍草一样平常随遇而安,去过洒脱清闲的人生。

纵不雅观整首诗,诗意充满了哲理,既写出了安贫乐道的生活理念,也写出了对自由的渴望。
人生苦短,我们都要学会及时行乐,这不是一种颓废,反而是识破统统后,所拥有的聪慧。

阅读更多经典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