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色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蕴藉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普通词。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怀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缘故原由;“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缘故原由是“不见君”,无恨.的缘故原由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浸染也不断变革,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措辞、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代: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斟酌,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这首《谢池春》用普通浅近的措辞,写离去相思之苦,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怀部分的核心内容了。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虑的余地,正所谓蕴藉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