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家眷。

本篇文章1549字

阅读大约须要4分钟

天仙配、梁祝化蝶、坠欢重拾……这些古代经典爱情都有“江苏元素”

天仙配梁祝化蝶破镜重圆…这些古代经典爱情都有江苏元素

于锋

2月14日是情人节,是天下有情人的节日。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家喻户晓的动人爱情故事,和江苏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天仙配、孟姜女哭倒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被人们归纳为“民间四大爱情传说”。
天仙配和人们熟知的“牛郎织女”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同一个故事,“牛郎织女”出自《古诗十九首》。
东晋期间成书的干宝《搜神记》首次将汉代孝子董永与“牛郎织女”联系起来。

牛郎织女

“天仙配”的故事发源于哪里,至今存在多种说法。
在南京江宁区的小丹阳,流传着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从明宣德年间开始,小丹阳开始涌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
传说中,董永家住董塘村落,当地的七仙山、七仙女庙、古槐树都是与董永、七仙女有关的史迹。
清代,小丹阳人在七仙山建筑七仙庙,供奉七仙女和董永。
如今的小丹阳街头,还直立着一座七仙女送子给董永的汉白玉雕像。

在盐城东台,同样也有“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东台千年古镇西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发祥地。
据宋代《方舆胜览》记载,这里是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
清代东台县志则说,“天仙配”发生在西溪。
“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

南京小丹阳董永与七仙女雕塑

白蛇传的故事发源于南宋,明代苏州文人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所收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第一次将白蛇传传说整理成篇。
从“断桥相会”到“白娘子被压于雷峰塔下”,“白蛇传”的舞台紧张在杭州、苏州、镇江三地。
许仙和白娘子开设药店“保和堂”,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露出原形,都是发生在苏州(一说在镇江)。
《白蛇传》中的“反面人物”法海则是来自镇江金山寺。
许仙被留在金山寺后,白娘子一怒之下,带领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将“白蛇传”推向了高潮。
由镇江报送的“白蛇传传说”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蛇传

流传在宜兴市的“梁祝传说”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缠绵悱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有学者认为,“梁祝”发源于江苏宜兴,流传至江浙,并遍及全国。
最早记录宜兴梁祝故事的,是成书于南朝期间的《善权寺记》。
南宋咸淳年间的《毗陵志》有南朝齐武帝购买祝英台故宅建寺的记载,“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其说类诞。
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并明确提到宜兴祝陵有“祝英台读书处”摩崖石刻。
从宋代开始,宜兴历代地方文献中均有大量和“梁祝”爱情干系的记载。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祝英台化蝶之日),宜兴都要举办不雅观蝶节,人们齐聚在善卷洞后山踏青、祈福,欣赏漫天飞舞的彩蝶。
人们还将一种黄蝶称为“梁山伯”,将一种黑蝶称为“祝英台”,以纪念这对“中国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们常常将夫妻失落散后团圆或者破碎后和好称作“坠欢重拾”,这实在是一个和南京有关的爱情故事。
“坠欢重拾”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讲述了南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和乐昌公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南朝末年,建都建康(南京)的陈朝政权的陈后主荒淫无能,国家处在风雨飘扬之中。
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与丈夫、太子舍人徐德言非常恩爱,堪称模范夫妻。
徐德言预感到南陈即将灭亡,他将一壁铜镜分成两半,夫妻二人各留半片,作为将来国破家亡后再次相见的凭据,并约定来年正月十五在长安的街市上见面。

坠欢重拾

不久,隋军大军南下,陈后主被俘,陈朝灭亡,乐昌公主也被掳到了长安,被送入越国公杨素府内。
第二年正月十五,历经艰险的徐德言如约到长安街市中,见到一个老仆在叫卖铜镜,正是妻子留存的那半片。
徐德言赶忙打听,才知妻子陷在杨素家中,老人是妻子委托前来卖镜的。

徐德言托老人给妻子送去一首诗:“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得诗后,知道丈夫已经寻来,悲泣不食。
杨素闻知此事后,为二人刚毅不渝的爱情所冲动,遂将徐德言招入府内,将乐昌公主归还给了他。
两片破碎的镜子终于合二为一,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在战乱后坠欢重拾,重新团圆。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家眷

离开杨府时,乐昌公主还写下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境:“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在杨素的安排下,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回到了江南故里,白头终老。

王雨欣

历史文化行走狂热爱好者,悦的读书会会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