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表示了不同民族公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超过阶级的爱情的抒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已经成为爱情绝唱。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置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后十句为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措辞朴素自然,普通易懂,自然地表现出思妇相思的生理特点,具有淳厚清新的民歌风格。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天河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心裁。
终日不成章,泣涕泣如雨。
天河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去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圆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利用借景抒怀及白描手腕抒写流落异地失落意者的离去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绪;利用悬想手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此诗利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乃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此诗构造直中有婉,虚实相映;描写细腻,突出细节;利用叠词,富有情韵。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民气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此诗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全诗奥妙地截取了“客来遗绮”这生平活片断来描写思妇的生理活动,描写形象生动,极有章法,以“端绮”为生发点,以“故民气尚尔”为情绪的策源,以思妇的情绪变革为线索,以物写情,以事写人,一气流走,首尾贯穿,构造严谨,略无松懈。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闷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全诗充分利用动作描写和生理描写,主人公丰富繁芜的情绪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以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生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怀诗的特质。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不雅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函。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去。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齐心专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付时令的迁移和气候的变革非常敏感;因而先从时令、景象写起。诗中有人,夜阑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死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武断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生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动听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