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喜拿快递)

我第一次见外孙是在产房门口,这小子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脑袋有点特殊,前后都凸。
后来有人见告我,说这样的孩子肯定聪明,尤其是北方人更是赞不绝口。
我只是笑笑,根本没当回事。

外孙不到两岁的时候,有次他用饭掉了饭粒,我随口便背起了唐朝著名墨客李坤的 《悯农》,边背边讲解,紧张是用这种比较文化的办法教诲外孙珍惜粮食。
诗中的内容估计他该当听不懂,可这小子却听得很负责,我看他听得负责,接下几天我又故意在桌上背诵了这首诗。

(这脑袋)

刘武松散文外孙成长记21四岁背诗三十首

大概过了三四天,一天周末吃中饭时,我又准备给他背《悯农》,孙孙用他还不太流利的小嘴说:“姥爷,你不背了,我来背”。
当时我一惊,心想我还没正式教你背诗呢,难道这小子就会背了?由于在我的认知中,由于小孩不识字,背诗都是由大人一句一句教的。
我不太相信地看着孙孙,只见他小眼一眨,小嘴一张,竟一字不漏地将《悯农》全部背出来了,惊得在桌上用饭的长辈们都睁大了眼睛,我自然是惊喜不已。

(和姥爷在一起)

惊喜之余,我对我这个大脑袋孙孙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开始故意识地让他背古诗。
先是定规矩:每个月要背诵1—2首古诗,背得好有褒奖,背得不好要批评。
有时背诗前孙孙也会提要求,比如要姥爷抱抱啦,背出来了要吃好东西啦,背得好要买玩具啦,等等。
只要外孙的哀求不过份,我都会知足孙孙。
这也是勉励的一种方法嘛。
再说姥爷虽不当家,这点小钱还是出得起的嘛。

(和姥爷在一起)

背诗时,开始是背短诗,背好记的。
后来逐步背长诗,背不好记的。
唐朝诗仙李白的长诗《将进酒》可谓中国诗坛的精典之作,更是酒诗的天花板。
这首诗很多人都喜好,尤其所谓的文人,可真正能流利背出来的,并不多见,以前我就背不出来。

今年夏天,有天我女儿带外孙看了场名为《长安三万里》的电影,里面就有李白喝醉酒后朗诵《将进酒》的镜头,我孙孙看得入了神,回来边比划边和我说这事。
我说你想背不?孙说好啊。
于是我便是开始教孙孙背这首长诗。
说实话,当时我也背不出,没办法,晚上我便开始加班背诵《将进酒》,背了好几天才将这个“山头”攻陷来。
接下来,我就不断地为孙孙背诵《将进酒》,大概过了十来天,有天我接孙孙放学,路上我又准备为他背诵《将进酒》,他溘然说姥爷你不背我来背。

(和姥姥在一起)

当时我真不太相信,由于这首诗一共有30句,176个字,我自己背时都背了好几天,一个三岁多点的小孩十多天能背出来吗?我俯下身,笑着又问了一次:“孙孙,你真的能背《将进酒》吗?”孙孙说:“会背,不过我背出来后姥爷要给我买礼物,买99A坦克。
”我说没问题,只要孙孙背得出,立时就买。
孙孙又提出了哀求,要我抱抱他才背。

(外孙学弹琴)

我抱着外孙,边走边听他背诵《将进酒》,孙孙真的从头到尾,一字不拉地给我背了下来。
当时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更是激动不已。
为了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候,我在小区的一个休闲点,放下孙孙,拿脱手机,又要孙孙背诵了一遍。
这次孙孙放开了,边朗诵边手舞足蹈,抑扬抑扬,一板一眼,让人忍俊不禁,爱怜有加。
当然,我孙孙梦想的99A很快就得手了。

就这样,孙孙越背越多,越背越喜好,不到四岁,就能背诵30多首古诗词了。

附:《李昀峰背诵诗词记录表》

1、咏鹅(唐骆宾王);

2、风(唐李峤);

3、咏柳(唐贺知章);

4、还乡偶书(唐贺知章);

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7、凉州词(唐王瀚);

8、春晓(唐孟浩然);

9、出塞(唐王昌龄);

10、别董大(唐李白);

11、相思(唐王维);

12、玄月九日亿山东兄弟(唐王维);

13、静夜思(唐李白);

1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6、赠汪伦(唐李白);

17、登岳阳楼(唐杜甫);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19、游子吟(唐孟郊);

20、悯农(唐李坤);

2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2、清明(唐杜牧);

23、江雪(唐柳宗元)

24、将进酒(唐李白)

2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6、鹿柴(唐王维)

27、劝学(唐颜真卿)

28、满江红(宋岳飞)

29、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

30、沁园春雪(毛泽东)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