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自古宋人爱梅,提及咏梅诗,就不得不提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墙角边开着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盛开。
途经的人容身,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
由于梅花特有的喷鼻香气,正幽幽传来。
梅花喷鼻香,哪怕是寒冷,哪怕大雪淹没,都毫无畏惧,暗香飘来。
这首五绝,是一代梅花诗经典。
也是王安石在写自己,那份清幽,坚守与孤傲,都是王安石的真实写照。
怎么说呢?
王安石此人在历史上褒贬不一,很大程度上,由于他的执拗。
本日,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如梅般的“拗相公”,王安石。
01
怎么难,我就怎么活
哪里穷,我就去哪里
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墨客,很随意马虎忽略他政治家的身份。
公元1045年,范仲淹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年夜志,被罢免政事之职。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失落败,影响了一个稚嫩的少年。
这个人,便是王安石。
王安石初出茅庐,22岁金榜题名。
他谢绝了别人梦寐以求,赴京求职的机会,主动提出到偏远地区任职。
20年间,他走遍淮南、鄞县、舒州、常州,历任判官、知县、通判、知州,实打实的从基层做起,由政绩提拔。
所有人都在背后议论他:“这人怕不是脑筋坏掉了?”
王安碑本身心里清楚,他不是脑筋坏掉了,而是跟其他官员想的不一样。
历来,朝廷上的官员爱走捷径,拉关系,找靠山,又有谁真正想过,当官的目的?
他见告自己:比较于出路和俸禄,我该当关心百姓,关心朝政的清廉。
这是他的初衷,也是他一贯以来恪守的本分。以是,20年来,他开荒地,修水利,治洪涝,深入基层。只有经历艰巨卓绝,才能看清世间。
于是,一首《登飞来峰》脱口而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很贫穷,但信念是富余的。你说他执拗,又何尝不是呢?但是这世上,远远有高于个人利益的事情。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修身,治国,平天下。
02
世上总有一些事
比讨人喜好主要
君子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是为了更大的抱负。
王安石便是如此。
1068年,他迎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宋神宗慕名召见。
此时的他,早已名满天下。
一见皇上的面,他就提出:“天变不敷畏,祖宗不敷法,人言不敷恤。”
意思便是,当年祖宗之法是为了平定五代十国的浊世,放在本日已经不适用了。我们要做的,便是变法改造。
宋神宗年轻气盛,一拍大腿:“好!
”
年轻的天子一高兴,把司马光从宰相的宝座上赶了下来。
王安石节制了实权。
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偶像,范仲淹。
当然,他也想起了范仲淹的结局。
那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他脑海中回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为王朝奉献,哪怕是捐躯也光荣。
他提出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那一年他50岁,眼神依旧武断。
可惜,他的变法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
于是,由范仲淹埋下的党争祸患,又重新浮出水面。
恶意变成一支支利箭,刺在王安石的凡人之躯上。
朝廷上一塌糊涂,那个时候的朝廷,谁跟你讲爱国?谁跟你聊情怀?只要有损我利益,我就跟你玩命。
而王安石,硬是顶住了千军万马,顶住了无尽的抹黑与攻击。
一个孤独的战士,孤军奋战,像寒梅一样凛冽。
至此,王安石无名被告了很多黑状。
天子听信谗言,就地撤职,重新任命司马光。
几年间,王安石两度罢相,终极黯然离开。
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尽废新法。
王安石也老了,他只能对着墙壁喃喃自语:“亦罢至此乎?”
他的变法,如昙花一现。
历史上,对付“王安石变法”是众说纷纭。
个中,抹黑者居多。
在近代以前,王安石都因此一个大反派的形象涌现的。
乃至有很多人大言不惭,说王安石变法搞垮了大宋王朝,切实其实十恶不赦。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是两宋最为辉煌的岁月:
32个粮仓满满当当,西北沙场一扫疲态,一向孱弱的大宋军队乃至有能力压制西夏,累计的财富更是用到宋徽宗期间。
列宁更是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为一个外国人能知道中国古代的人物,可见王安石影响力之大。
后来的20年,昏君作歹亡国,末了把罪名推给王安石,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王安石实在早已料到自己的结局,只是他坚守一个知识分子的义务,做出末了一搏。
他知道,这个时期,大家都议论朝廷之事,却把自身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忠实当邪恶,把善良当扒手。
他也终于尝遍冷暖,终极意气消沉,怀着身败名裂之躯,回到最初的地方。
这时,假如有人问:你后悔吗?
他必会回答:“为天地立心,为平生易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吾等,无悔。”
你说他固执,又何尝不是呢?
但是失落败又如何?
他早料到了。
泰戈尔说过:缺点经不起失落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落败。
一个人只要真理在手,就无所畏惧。
03
为谁零落为谁开
生平只爱你一人
北宋文人的生活很是奢侈。
逛青楼,喝花酒,养小妾,绝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是这个王安石,在爱情上也是执拗于一人。
他生平只有一个妻子,而且绝不纳妾。
当同寅们在谈论风骚美谈的时候,他每每一句都插不上嘴,显得特殊扞格难入。
他自己不急,他的妻子反而是急了。
一天回到家,王安石打开门,创造屋里多了一个姑娘。
只见那姑娘高绾发髻,上插凤凰碧玉簪,身穿锦绣华服,淡妆细抹,颇有姿色。
王安石一看,很严明地问:“你是谁?”
原来,是妻子吴夫人从表面买来的,花了整整3年积蓄。
王安石立马敕令,把这个姑娘送回去。
退了人,还给了人家补偿金。
对付纳妾这件事,他也是武断。
他对妻子阐明说:“我老婆能写诗,能刺绣,能操琴,‘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风又无雨’,哪里是表面那些烟花女子能比的呢?”
吴夫人一听,深感幸运。
此生于此一人,足矣。
王安石,便是这样一个人。
哪怕全天下都灯红酒绿,也和我没紧要,我只坚守自己心中的净土,一步都不跨出去。
世间纵有万般俏丽,我也只爱一枝梅花。
或许,这才是爱情的宝贵之处吧!
对付王安石,年夜家有年夜家的意见。
但是对付我,更方向于黄庭坚、梁启超、曾公亮和林语堂的评价:
“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余尝熟不雅观其风姿,真视富贵如浮云。”
“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当一个君子,执拗又何妨?
有些事可以用执拗来换,比如诗词,比如爱情;
有些事不能用执拗来换,比如变法,比如救国。
而王安石能做的,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定命。
浮华天下里,只要还记得自己是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算失落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懂你的人,自然会懂。
就像诗里说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千载之下再读王安石,那是来自900多年前,那一枝倔强的梅花,飘着凛傲的喷鼻香气。
作者:凯紫,低沉磁性的治愈男声,全网音频超10亿点击,每晚10点为你读诗。他的"大众年夜众号: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新浪微博:@凯紫。用他的声音每一个白天,每一个夜晚都陪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