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敏

仲春的江南,已经是草长莺飞的时令。
被一场又一场的春雨洗过的植被也抖擞出勃勃活气。
走在河堤上,纵目远眺,亦觉满目青翠涤我心。
在城市中待久了,总是会神往家乡的人,家乡的景……家乡的味道。

蒿子粑粑,算不上什么名贵的小吃,是南方每到清明前后确当季食品。
小时候,我住在屯子,每到春天,屋前的空地上、田埂上、河堤上都会长有成片的蒿子。
而清明节的前两个星期,是蒿子最嫩的时候。
每到这时,奶奶总会提着小竹篮去摘蒿子,做蒿子粑粑给我们吃。
以前我总分不清蒿子和艾叶,后面摘得多了,创造蒿子和艾叶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蒿子长得不高,一样平常单株也就10厘米旁边高,叶子比较小而且狭长,叶子正面是翠绿的颜色,背面呈灰绿色,有白色的绒毛,成长周期比较短,大概便是清明前后的一个月。

蒿子粑粑的做法也不算太难,摘回来的蒿子首先要清理下黄枯叶,然后用净水洗濯干净。
再将蒿子放入烧好的开水中氽水,放入韶光不要太久,不然蒿子叶会发黄,导致做出来的蒿子粑粑颜色和口感都会变差。
氽好水的蒿子再放入冷水中洗濯以撤除蒿子的苦涩味。
洗好后用手挤干蒿子的水分,再用刀将蒿子剁碎后与糯米稠浊拌匀。
再用石磨把糯米和蒿子磨成米浆。
随着石磨一圈一圈的迁徙改变,翠绿色的蒿子米浆便沿着石磨壁流下来,就像抹茶一样平常,好看极了。
磨好的蒿子米浆再用棉纱布把它沥干水分,若是想要干得快一些,我们会在上面放块木板再压上石磨。
现在超市里有现成的糯米粉,则不须要磨浆了,直接将糯米粉和剁碎蒿子稠浊就好了。

散文丨蒿子粑粑

等到水分干得差不多时,就可以揉蒿子糯米浆团,开始包蒿子粑粑了。
先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再用收轻轻拍成圆饼状。
如果你想要吃甜味,揉糯米浆团时,你可以加上一些白糖;如果喜好咸味,则可以加上一些盐。

当然也可以加入一些馅料入饼,先将揉好的蒿子米浆小圆球从中间压一个凹陷的小洞洞,再把馅料填进去,再合拢洞口后连续揉成小球,拍成饼状。
在我们老家有放豆沙馅的、黑芝麻馅的、盐菜馅的和酸菜馅的。
别的地方也有放腊肉馅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
做好的蒿子粑粑可以蒸熟了吃,也可以煎着吃。
而我最喜好吃煎的蒿子粑粑,小火逐步煎成两面金黄,吃起来外酥里糯,闻起来有一股蒿子的暗香。

在杭州读书时,我创造那边不把蒿子做成饼,而是用蒿子汁和糯米像扎糍粑一样,做成圆形的青团,中间放豆沙或者肉松之类。
也有做成像饺子一样平常,里面放上豆腐干和雪菜,叫作清明稞,亦或是清明果,大概是“稞”字读着读着,就传成了“果”字。

我的岳母也是极会做吃食的,去年由于身体缘故原由,便不再外出事情,在家做些小吃售卖。
今年清明前我便在朋友圈帮她售卖蒿子粑粑,喜好的人还不少,我也买了些送给身边的老师、朋友们品尝。
怕下订单的人等得急,那一阵子岳母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忙活,一贯到晚上,为了尽快的把做好的蒿子粑粑寄出去。
老婆一贯劝她可以慢点做,不要急。
她说虽然忙,但是她以为很有得到感,生活很快乐。

关于蒿子粑粑的传说,大人们说是吃了就不会被蛇咬。
我以为这个不太可信,很可能和寒食节有关,做好的蒿子粑粑可以在寒食期间冷食。
吃蒿子粑粑的时节也提醒我们清明到了,不要忘却敬拜先人。

终年夜往后,我离开了家乡,在外地生活事情。
现在,吃着蒿子粑粑,怀念的是家乡,思念的是曾经做蒿子粑粑的亲人。

作者简介:盛敏,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011年至今任教于湖南省陶瓷技师学院陶瓷家当系。
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协会员、岳麓印社社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