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战后日本人最喜好的唐诗竟是杜甫的这首春望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登基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独身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冷落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春望》表现了在范例的时期背景下所天生的范例感想熏染,反响了同时期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欲望,表达了大家同等的内在心声。
然而就这首展示出墨客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绪的诗,在日本媒体曾举办的“汉诗国民投票”的活动中,被评比为最受欢迎的汉诗。

第一名:杜甫《春望》

第二名:杜牧《江南春》

第三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四名:孟浩然《春晓》

第五名:王之涣《登鹳雀楼》和李白《静夜思》并列

第七名:李白《早发白帝城》

第八名:陶渊明《饮酒·其五》

第九名:王翰《凉州词》

第十名:张继《枫桥夜泊》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列

“诗”本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对其读音和韵律等进行了二次创作,并广泛推崇。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气非常高。

日本各地有许多“诗吟会”,他们不仅诵读日本传统的和歌、俳句,也包括“汉诗”。
“诗”本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对其读音和韵律等进行了二次创作,并广泛推崇。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学生也会诵读一二。
“汉诗”可以说这天本古代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想上名牌,背首唐诗来听听!

日本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汉诗,俳句、短歌等。
包括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春望》等汉诗,紧张是《唐诗选》的名篇。
初中三年级开始学习《论语》章节、《史记》章节等。

到高中,学习的汉诗紧张是《诗经》、《白氏文集》、《三体诗》、《唐诗选》等名篇。

在日本高考的全国统考试题中,一定会涌现汉文(文言文),有时也会涌现汉诗。
而各大学自己单独的考试内容中,有时也会涌现汉诗。

李白、杜甫、王昌龄、白居易、苏轼,这些中国人熟习的名字对付日本人,特殊是上了年纪的日本人来说,也很熟习。

你能背出杜甫的《春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