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

  出自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去世。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比拟,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8首极美古诗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若何让人心碎的故事值得品鉴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他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囚徒,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顾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本日这步田地?墨客身居囚屋,听着东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据史籍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落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打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月下花前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怀文体。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这两句是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断交词》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民气,却道故民气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是为安慰一位失落恋的朋友所做,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管,以是作者他宽慰朋友接管现实,并引用典故解释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样子容貌该多好。
若只是初见,统统美好都不会遗失落。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顾,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

  此为墨客吊唁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
其利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腕,以精警的词句,赞颂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怀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由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不雅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以为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纵然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

  出自唐墨客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东风。

  唐墨客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落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打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望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瞩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东风中绽放。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出自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往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引用此典。
现在回忆,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统统都恍如隔世了。
一个“已”字,恐怖至极。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5、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出自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不雅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
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楚使他不堪忍受。
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个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6、 [狂风落尽深赤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

  出自唐代墨客杜牧《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赤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唐代墨客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频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7、[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出自《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薄暮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苦处,独语斜阑。
难!
难!
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陆游大约在二十岁旁边,与表妹唐琬成婚。
婚后夫妻相得,感情很好。
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出路延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再娶一位和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
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碰着唐琬夫妇也在园中。

  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赞许,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
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
写罢,搁笔而去。
沈园一会后,唐琬悲痛不已。
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

  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动听的诗篇,人们在冲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8、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出自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墨客远行途中的失落意心境。
上片惜春,下片抒写墨客的感伤。
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致,墨客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官场沉浮,把自己的出生之感注到词中。
艺术构思新颖,使平凡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这情与情的抵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响出思想与现实的抵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快,这也是情与情的抵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抵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抵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个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致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抵牾的人生悖论的思虑。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