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一样平常只作为易安词有时揭橥的分外风格予以提及。事实上,这首词的风格与易安词并不相同。直不雅观地说,它更靠近于诗,也更靠近豪放派。这实在是李清照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
解读这首词,要做到“知人论世”,须要理解两点:一是岳飞的匡复中原之举;二是李清照本人的态度。
先说第一点。据史载,岳飞于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使岳家军扬名天下。绍兴四年(1134)春,岳飞上书,提出收复陷于伪齐刘豫政权的襄阳六郡的主见,奏议得到朝廷容许。短短三个月,岳家军就实现了既定的操持。收复襄阳六郡是南宋建立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落地,大大增强了宋高宗君臣收复失落地的信心。据李清照年谱,这一年她正在南宋朝廷所在的杭州生活。
再说第二点。李清照受到士大夫式的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是一位颇有英雄气概的奇女子。在《打马赋》和《打马命辞十一则》中,可以窥知她对历史上战役的把稳和对行兵布阵的理解。在《打马赋》的结尾,墨客自比花木兰,这年她已经51岁了,故说“老矣不复志千里”,唯期望能见到中原收复,可以举家渡过淮水,返回山东故乡。
由此推测,这首《渔家傲》该当便是此时所作。词人通过“记梦”的魔幻手腕,表达了她的爱国之情。且看她的梦境:
词家独自乘坐一条小船,在拂晓雾霭之中漫游。天涯云涛彭湃,一时,她恍惚航行到天上,无数星星在身边流淌而过,星河变幻着,转眼之间,呈现出无数风帆,翩翩起舞……
她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天上的宫殿里,只听得天帝的声音,很关怀地发问道:你——想要到哪里去?我可以实现你的欲望。
词人禀告说:天帝啊,前路漫漫,而我却已经老了。半辈子学写诗,虽然也写出过惊人的好诗句。又有什么用呢?如今国破家亡,公民流落失落所。所幸出了一位岳鹏举,横扫金兵,力挽狂澜!
天帝呀,我希望你叫这九万里海风不要停息,让我驾着这条小船,追随岳将军一贯回到山东老家去。
这里的“帝所”“天帝”,是比喻宋高宗的南宋朝廷。词人在梦中(或梦想)面见天子,提出请战的哀求。当然,这只是一种神往,客不雅观社会条件不具备,而且词人已经51岁,以是纵然在梦里,她也太息自己“日暮途远”。词人早有才名,在这里却以为才情再好,也于国事无补。当前国家最须要的是岳飞这样的军事人才。“九万里风鹏正举”,表面是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而暗地里则是用了岳飞字鹏举的今典。“蓬舟”指简陋的小船,这里形容词人在梦中乘坐的小艇。
梦境和文学作品不同,托“记梦”来抒写不便明言的想法,原是从《楚辞·离骚》首创而通畅后世的写作手腕,不用除李清照也是屈服这个传统。当然,我们也不用除词人真做过梦,在梦中面见宋高宗,直陈己见,希望天子全力支持岳飞收复中原。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把梦写成词,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以是用游仙体的形式,写得迷离虚幻。
《渔家傲》的词调,因晏殊《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据宋人文莹《玉壶清话》卷九说:“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板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李清照这首词从内容到风格,都与上述记载附近,这可以阐明其词风何以与易安体不同,而词人这一选择实在是颇有讲究、存心良苦的。
(作者系广东《学术研究》杂志社原主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刘斯翰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年夜众号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