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歕饭

苏轼《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与可这天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落笑歕饭满案。
”现用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说话让人可笑。

雪泥鸿爪

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内容如下:

苏轼供献的这32个成语惊艳千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有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去世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昔日波折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针言,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对床夜雨

苏轼在《送刘寺丞赴余姚》一诗中写道:“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胸有成竹

文与可非常善于画竹子,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个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于是就有了“胸有成竹”这个针言,比喻干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畏妻如虎

苏东坡写诗取笑怕老婆的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
畏妻如虎的典故从此确立。

底细毕露

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底细毕露。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原形大白。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形容资源非常丰富。

出人头地

欧阳修在给大墨客梅尧臣的一封信《与梅圣俞书》中夸奖苏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明日黄花

出自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比喻过期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形容已失落去新闻代价的宣布或已失落去合时浸染的事物。

不合时宜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婢:“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自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不雅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幽美。

铁板铜瑟

北宋期间,苏轼带他随从外出远足,他不雅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
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
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后用来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人生如梦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俗不可医

语出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比喻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

淡妆浓抹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
”指淡雅和冶艳两种不同的妆。

春梦无痕

出自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随意马虎消散,不留一点痕迹。

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这本是寓言,讲三位老人竞相夸耀自己的寿命之高。
后用“海屋筹添”指增年益寿,常用作祝寿之词。

百读不厌

形容诗文或书本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出自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落解西归》:“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寻思子自知。

时时之需

用来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须要。
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时时之须。

二八佳人

指16岁的美女。
出自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子虚乌有

乌:虚幻,不存在。
变得什么都没有。
指全部消逝或完备落空。

出自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岂意青州六从事,子虚乌有一师长西席。

环肥燕瘦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
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千秋。

出自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江山如画

谓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俏丽如图画。

出自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罕有。
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宝贵。
苏轼《上天子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宝贵食品。

苏轼《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
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

庐山真面孔

出自大家小学都背诵过的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算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孔,只缘身在此山中。

蜗角浮名,蝇头微利

词义是比喻眇小而没有浸染的名声,非常眇小的利润。
出自苏轼《满庭芳》词:“蜗角浮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物各有主

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出自每个人中学时都背诵过的苏轼《前赤壁赋》:“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保持不懈

出自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保持不懈之志。
”形容信念武断,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倔强不屈。

难能名贵

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器重。
出自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名贵者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未曾泛起一丝波纹。

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聪明反被聪明误

玩弄小聪明反而被聪明延误或妨害了。
苏轼《东坡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生平。
作者写《洗儿》诗,目的是借洗儿之事发牢骚。
当时,作者虽有才华,聪明过人,却屡遭打击,因而胸中多有牢落不平之气。
这首诗即是借题发挥,表达对不合理的杜会现实的不满。

韩信的针言是用生命来“创造”的,而苏轼的针言是用笔墨来“创造”的。
以是,韩信的针言多哲理实用,而苏轼的针言多文雅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