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从古诗词来查阅,唐代墨客杜甫的诗词中,写到清江的最多,能查到的共有13处。现在,我想就杜甫诗中清江,进行一些磋商,不知深浅,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示正。
我认为,杜甫诗中的“清江”,便是指穿越湖北省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的鄂西清江。
从古典中,鄂西清江,最早见诸笔墨是《水经》“夷水,即清江也”。然而,唐代另一位大墨客李白在《巴陵送李十二》有“摇荡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巴陵,是岳阳的古称,而清江,同属于楚地,湖南境内没有清江地名,解读者都称这里的清江,便是指的湖北清江。
杜甫涉及清江的诗,最有名的是《江村落》:起句是:“清江一曲抱村落流,长夏江村落事事幽”。接下来,“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附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后面的诗句,都是环绕清江而写的。
由于这首诗,成于杜甫晚年,解读者多认为,诗中“清江”,是比喻清澈的江水,而江,则是指锦江,岷江的支流——浣花溪。
这种解读,实在让人不敢苟同,不能由于写诗时,住在哪里,便是写的哪里人和事,而墨客在晚年忆写青年时期、少年时期的诗比比皆是。何况,杜甫晚年还流浪在湖北有段韶光。
杜甫出生于今河南巩县(古代,这里属籍湖北襄阳),晚年,有文献记录,他曾流落到湖北沙市等地,怎么能说《江村落》便是写的浣花溪呢?
襄阳距鄂西清江200余公里,沙市距清江只有100多公里,杜甫本人是不是到过清江(如长江清江交汇之处的宜都),虽然没有查到笔墨记载,但可以肯定,他知道清江,是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可以从杜甫的另一首诗佐证:“革职配清江,厥土巫峡邻。”(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巫峡,在今湖北巴东境内,清江,也流经巴东境内,你能说杜甫不知道鄂西清江么?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白帝城,距恩施仅100多公里,距重庆“清江”有400多公里,距江苏、江西、贵州的“清江”,都远在千里,因此,诗中的清江,不可能是其它地方的清江。
杜诗中,还有“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田舍)。“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滕王亭子》)。
有趣的是,杜甫诗《腾王亭子》中,提到了“清江锦石”。在清江的恩施段,真有一种石头,叫“云锦石”。
它的奇特之处,便是造型如烛炬泪或云层堆积,故取为“云锦石”,至于“腾王亭子”,有人说是江西的腾王阁,一说是四川腾王阁,既然腾王这么喜好建亭子,就不能在湖北也建一个么?或许腾王真建过,但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彩舟。”“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寒日出雾迟,清江转山急。”“左绵私邸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这些诗,又有哪一个不能与湖北清江对上号?
有了杜甫的这些诗,有不少地方,依据杜诗中的只言片语,建成了景点,因杜甫晚年定居四川韶光最长,因此四川依杜诗建的景点最多,难道四川(重庆原属四川)也有一条江叫清江,不得而知。
(文中配图,为湖北清江图,均为怪奇公刘洪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