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笔下的荆公,是北宋的王安石,他是精彩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尤其是他主持的变法,至今依然是学者争相评论辩论和研究的话题。

可是自古变法都不随意马虎,正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捐躯者,此国之以是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王安石敢在那个旧时期高举变法的大旗,这实在就能称得上是一种伟大,而他自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是他远远低估了守旧派的势力。

王安石写给妹妹一首诗字里行间柔情满满最后一句令人悲不自胜

纵不雅观王安石的生平,他曾两度拜相,但又两次被罢相,在守旧势力的逼迫下,连一向信赖他的宋神宗才勉强护住了他的性命,而无法支撑他担当宰相持续的变法。

宋哲宗继位之后,守旧派得势,而王安石费尽心血履行的新法被通盘否定,王安石忧郁不已,终极惨淡落幕。

可悲的是,在王安石去世之后,对他的批驳却持之不断,更有甚者还有人将其称之为一代奸相,不得不说,这种评价是片面的,是不客不雅观的,是对王安石的一种偏见和诋毁。

北宋的政治是繁芜的,王安石即便有飞天之能,也无回天之力,我们暂且先抛开他的变法,来说说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吧。

王安石很会写文,也很会作诗,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一点不弱于他的变法,比如有那么一次,王安石便给他的妹妹写了一首诗,字里行间,柔情满满,尤其末了一句更令人肝肠寸断。

究竟是哪首诗呢,我们一起来看。

特立独行王安石

王安石是个地隧道道的大文学家,他写的诗有不少都当选入到了语文教材中,单单小学中就有数十首,比较较诗仙李白,也没差多少。

在这些诗中有不少都是比较随意马虎背诵和理解的,比如说这首《梅》,想必小学生们也能轻松背诵出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短短20个字,便将梅花高傲的特性勾勒地淋漓尽致,在寒冬中,依然骄傲地绽放,除了梅花还有谁?

这不禁令人想到了王安石的傲气。

王安石自幼聪颖非常,极其喜好读书,乃至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后来跟随当官的父亲拜访了不少地方,也体察到了民间的疾苦。

宋仁宗当政期间,王安石跟随父亲入京,结识了曾巩,在他的先容下,王安石的文采也受到了欧阳修的讴歌。

王安石21岁的时候进士及第,被付与淮南节度判官,任期满后,放弃了入京,而去当了一个知县,在任期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热爱。

晚世妇人多能诗,每每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荆公之妹佳句最多。

再之后,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他都固辞不受,以至于当时的人们都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殊不知,他想做的是改革时弊。

这样特立独行的王安石,不正是北宋期间的一枝梅花吗?

王安石给妹妹写诗

王安石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兄长,下有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在这些人中,王安石和大妹妹王文淑的关系最好。

王文淑自幼才情出众,在文学上的成绩也非常高,正如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所记载:

晚世妇人多能诗,每每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荆公之妹佳句最多。

王文淑比王安石小四岁,在她十四岁的时候,便嫁给了尚书户部郎中张奎,由于才情也被封为了长安县君,对付一个女子来说,这个封号的含金量非常高,代表的是被朝廷所认可,在男尊女卑的时期,能有如此造诣,王文淑才情可见一斑。

而在王文淑嫁人之后,自然与王安石也没有见过多少面,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并没有因此而生疏。

公元1060年,王安石已经39岁了,多次谢绝朝廷任命的他去了京师,与他人一起同修《起居注》,不久之后,又担当了直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

在这期间,王安石又和朝廷杠上了,他对付朝廷规定的不能申请编削诏书内容十分反感,便据理力争,结果得罪了王公大臣。

朝廷便丁宁王安石出使辽国,在临行前,他得见已经三年没有见的妹妹王文淑,想到归期未定,他提笔写给了妹妹一首诗,题为《示长安君》:

少年离去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王安石与妹妹的深情

不得不说,这是一首动听肺腑的诗句,谁又能想到这位敢于唾弃旧法的男人的骨子里却还有这等柔情?

如若不是王文淑,想必我们也很难见到王安石的这一壁吧。

这首诗理解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开头便是道出了世事无常和光阴易逝,这句话即便是现在也非常适用,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讲年轻时两人分离时,那种情意已经很深了,但是等老了却以为连见面都会难过了。

紧接着王安石便道出了面前的场景,两人随意准备了一些酒菜,得以边吃边聊,好不高兴,两人互诉相思直到夜深还有说不完的话。

单看这两句,如若不是知晓两人之间的关系,还以为是一对分别已久的恋人,足见两人的感情之深。

相见时难别亦难,王安石与妹妹三年未见,见面之后又立即要面临着分别,而这次分别遥无归期,冒着风沙出使辽国,谁又能清楚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

这首诗末了一句王安石将全诗进行了升华,其实令人肝肠寸断,悲不自胜。

王文淑对付哥哥也有不舍之情,她也讯问两人何时才能再相会,只不过王安石也说不准,内心自然无比悲哀。

看着妹妹的伤悲,王安石便安慰妹妹说,你见到那鸿雁南飞,或许会有我捎来安然的家书。

王安石与妹妹分别后,出使辽国,九年之后,王安石被宋神宗委以重任,开始颁行变法,只不过这条路他走得太累,太累……

参考文献:《宋史》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