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墨客杨万里的一首儿童诗。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66岁的杨万里因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杨万里途经安徽泾县桑茶坑,路上见一牧童睡觉而牛走远,有感而作。
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夏日江南野外水边的景致,实则歌颂牧童高枕而卧的生活。
一个人的幸福从哪里来,从内心的知足开始。牧童的生活,看似呆板无味,可是他自己只要知足,能吃能喝能睡,也一样可以幸福。
“明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这两句是说,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雨水蒸发殆尽。野草长满了花堤,溪水涨满了河槽。这是写“江南之夏景”。
夏日的江南,美不胜收,景象晴朗,风和日丽,刚刚下过的一场雨,也逐渐晒干。草儿疯长,水儿狂涨,充满了一种饱满的状态。这统统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下文牧童的出场作铺垫。正是由于有俏丽的景致,宜人的景象,牧童才能酣然入梦。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这两句是说,岸旁柳阴下,一位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一头牛只管专一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这是写“牧童之甜睡”。
宜人景致背后,墨客捕捉到一个精彩的瞬间,即牧童甜睡,而牛无人管,自顾自地吃起草来,越走越远。这是一种极其自然、极其清闲、极其诙谐的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统都那么安谧,唯美,除了轻松清闲,彷佛再也没有一点忧闷。而这样的田园画卷,无疑抚慰了墨客失落落的心情。
杨万里的诗歌极其可爱,从描写牧童疏于放牧,而自顾自睡觉就可以感想熏染到这一点。可爱的牧童,天真天真,高枕而卧,让人倾慕至极。这个天下,只要放下执念,快乐就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