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日长风暖,草返青,柳染黄,桃花灼灼,李花飘喷鼻香,蜂争粉蕊蝶分喷鼻香,好一派活气盎然的热闹景象。

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绿柳成荫,每一缕摇荡的柳丝都寄托着一份柔情。

原来,那依依绿柳,代表的不仅仅是青翠的春天,还有依依不舍的离情。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诗词里的青青柳色是道不尽的离愁和祝福

古人折柳赠别,即是对朋侪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是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入乡顺俗随遇而安生活幸福。

李白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实在,诗词里的青青柳色,更多的则是道不尽的离愁和祝福。

0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赏析:渭城的早春,乍暖还寒,清晨的一场小雨润泽了浮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清新翠嫩。

如此清新俏丽的春景,却令人更添留恋和不舍,由于好友西出阳关之后,便是风沙漫天的荒凉之地,想要再见这样赏心悦目的景致就难了。

送行的宴席上,离去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祝福的话说了千万遍,可是,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忍,分别的时候还是到来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万语千言,只有劝老朋友多饮一杯离去的酒,离开都城出了阳关就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

好友元二即将离开咸阳远赴西北边陲,关山万重,此一去不知何日再见,作为多年的挚交好友,王维自是依依不舍,特地赶来为其饯行。

雨丝飘飘,杨柳依依,终是难以留住远行的脚步,只有折一枝青青垂柳,祝福安然。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被推为盛唐绝句之冠,还被谱入管弦传唱天下,由于诗中有“渭城”和“阳关”两地之名,以是称为《阳关曲》、《渭城曲》,又由于诗的后两句一叠再叠,重复三次,以是又把它称为《阳关三叠》,险些成了送别时必唱的曲子。

墨客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派墨客,盛唐墨客的代表人物,有400余首诗传世。

02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东风。
——唐.白居易《青门柳》

赏析:日暖风柔,垂柳依依,柳枝摇荡,柳色青青,这是多么令人愉悦的清新景致。

可是,在送别人的眼中,这青青柳色却招惹了那么多的离愁别恨,由于多少个离去的人就只在这样的情境中折柳分别。

附近关卡周围的人大多手中都拿着一段柳枝,他们也都是来为朋侪送别的。

离去总是不如相逢好,何况又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这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忧伤氛围令妖冶的春光也黯然失落色。

墨客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03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东风。
——郑谷《柳》

赏析:雨雾夹杂着小雨,溪桥边和山路旁翠绿的柳树都被笼罩在烟雨蒙蒙中,它们和那鲜艳的桃树杏树相映成趣。

杨柳依依,它彷佛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的柳絮去招惹迷人的春天。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光阴荏苒,冬去春来,看着面前的青青柳色,又想起了那送别时注满了离愁别绪的折柳,此情此景怎能不令游子倍添思乡之情呢。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东风。
郑谷的这首诗全篇没有一个“柳”字,却又字字句句都是在说“柳”。

婀娜多姿的“柳”,善解人意的“柳”,招惹离思的“柳”,真是一支如花妙笔,不仅授予了柳树以生命,还让它从纸上站了起来,它摇荡生姿的样子如在面前一样平常。

墨客简介:郑谷,字守愚,号芳林十哲,唐朝末期著名墨客,有《云台编》传世。

“分别总是在玄月,回顾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

赵雷那首意难忘的《成都》还在耳畔回响,河边,那歌中深秋的依依垂柳已经返青转绿。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柳依依,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见,即便是折柳赠别,也是满满的祝福和期待。

以是,不必伤春悲秋,更不必在青青柳色面前伤感忧闷。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趁着这新春恰好,诗情画意走起来,不负流年不负春……

本文刘玲子candy原创,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