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在历史中的嬗变,从佛教花朵,到三寸金莲

荷花是有人类之前就广泛成长的水生植物,原产于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在我国自周朝开始就有栽培记载。
我国传统对付荷花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天人合一,荷花用来形容人的美好。
把稳是人。
无论是诗经还是离骚,这种利用率非常高的植物实际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衣裳审美,红衣绿裳,便是出自对荷花的热爱。

但荷花印度也有。
它们的宗教佛教里也有莲花,且极尽想象。

荷花上升到无以伦比的高度,是西汉佛教的传入。
这俏丽的荷花在佛经里上升成为圣洁的花朵,拓展了它的精神意义。
而以莲花作为装饰的寺庙广泛建立。
南北朝,虽然政权更迭,但是佛教却广泛盛行,尤其是皇宫贵族。
佛教讲究布施,那么豪华繁复的寺院林立。
唐朝的杜牧曾经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个时候已经是南朝灭亡几百年了,在唐朝的江南,仍旧有数不尽的南朝的寺庙。
当然杜牧这个期间是唐武宗当政,他绝不客气拆了绝大多数,由于寺庙吞并地皮,剥削农人严重。

李商隐三首莲花步步金莲首首说史格调之高是金莲诗冠

那么在佛教的装饰中,便是用金箔装饰佛像。
所谓“金身”,自然拓展但用来象征的雕刻和壁画莲花。
这是檀越舍尽财力的虔诚。
这是“金莲”的出处。

荷花图

回到历史的节点,便是南朝齐昏候萧宝卷的故事。
实在他活了仅仅只19岁。
17岁登上天子位,宠信潘玉儿,在这两年里,史籍记载他多疑暴虐,滥杀大臣,大兴土木,在宫中开集市,众叛亲离,结果被萧衍攻入宫门。

《南史》废帝东昏侯本纪,东昏侯令人凿金为莲花以贴地,并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莲花也。

这是步步金莲的原始出处。
南史是唐太宗期间卖力编修的前边历史,并专门配了为宋齐梁陈修历史的专家。
南北朝期间每个国家和王朝都有自己的史官,历史资料还算多。
以是这件事情是可信的。

那么萧宝卷为什么要用黄金做莲花呢,仅仅只是由于潘妃想要金地板?实际我不说大家也明白,这是无能的萧宝卷用佛教来麻醉自己,堕入了虚妄。
设若一个盛世明君要建一个金佛堂,令妃子载歌载舞,大约也不为错。
错在这个人德不配位,掩耳盗铃,做着天下太平的白日梦,却又寝食难安。
有人说他宠爱潘玉儿,我以为不是宠爱,是变态的抓稻草,内心惶恐无助的恐怖。

大佛寺塑像

李商隐中进士后,第一站便是秘书省,这是掌管国家图书的机构,以是他知道这个历史。
但是同期间的人,未必尽知。

金莲由于涉及佛教知识,而墨客们未必深通佛经和前朝掌故,以是李商隐横空破笔,写下了关于金莲的三首诗。

“永寿兵来夜不扃,

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

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这首诗是说的萧宝卷昏聩,萧衍的军队兵临城下,他一无所知,其结果,是潘妃和他沦为囚徒。
但是齐国之后的梁国又如何,步萧宝卷的后尘,夜夜欢歌,不免还是亡国。

很多人会认为李商隐不知道金莲是佛教装饰,但正好相反,九子铃,也是寺庙和宫殿的檐马,李商隐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一个奇特的视角来谈这两个朝代的灭亡。
李商隐是儒生,对付宗教的知识他不反对,但是质疑。
哪里有什么永恒和永生。
萧宝卷和梁朝的灭亡,不单是宠幸美人吧。
但李商隐同时对历史和宗教有特殊的感悟和情怀。
他的写首诗实在横算作岭侧成峰。

上面是写的齐国和梁国。

敦煌.丝路花雨

下面是写的全体宋齐梁陈,统称南朝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李商隐《南朝》

这首诗我多加几个主语。

齐武帝凌晨就带着宫女到玄武湖出游,到了湖边鸡才开始叫。

陈后主宠幸张丽华,说什么玉树琼花朝朝新,其奢侈哪里比不过齐昏候用金莲铺地,让潘妃步步莲花?

隋朝已经明显开始准备战役,那顺江而下的军营木屑就硬没被陈国创造,陈国国君依旧在深宫享受,哪里记得起要对得住祖宗!

满朝都没个解释口语的,那文采风骚的江宰相,正忙着环绕天子的屁股转悠。

这已经是很直接啦,宋齐梁陈的灭亡,君主昏聩鄙人是主要的缘故原由。
这首诗的好在哪里呢?一首诗写了4个朝代,且艳且辛辣。
短小却如史诗。

那么末了一首是《隋宫守岁》。

“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沈喷鼻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同样是讽刺隋炀帝奢侈摧残浪费蹂躏,纵情声色。
虽然他宠爱皇后,但同样的佳丽三千,其铺张豪华,并不输于宋齐梁陈。

李商隐的咏史诗虽然是有时期的局限,但是在唐朝的诗作里,这组诗以小见大,以艳写史,隽永深奥深厚,是咏史诗的高峰。

那么就不得不说到金莲,李商隐三首带金莲的诗,让后人无诗可写,一把佛教拉下神坛,在国家面前那可不是万能的,二是将诗提升上史诗的高度。
但是其他人没这么好的历史沉淀,写南朝的诗,李商隐三首既开篇又压轴。

步步金莲本来是历史书中的盗汗青,被李商隐发掘,成为南朝入门的名片。

金莲本来是佛教花朵,对不住,有了李商隐,被拉下神坛,然后一起滑。

结果滑到了宋朝,更加的不堪。
我们都知道宋朝开始一种变态的审美叫做三寸金莲。
男人们希望女人身上安静而有神的光芒,大家写不好历史,也写不来佛教,那就写女子。
我看到的宋朝的大部分关于金莲的诗都是指女子的脚步。
这已经不关于南朝潘妃的脚了。
她的脚好歹是天足,否则也不可能善做天女舞,让萧宝卷以金铺莲花的佛堂和殿堂,让她起舞。

在宋朝女子裹足,这真是女性血泪史。
这历史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正式结束。

当然,金莲又以一个女子出名,不说你也知道。

张爱玲有句情诗,你是苦海中的金色莲花。
从人生境遇来讲,这朵金色莲花是她生命的嘲讽。

我有时候真的佩服李商隐,他笑了一声,金色的莲花就剥落了。

好在金色的莲花不是真正的莲花。
在中国,荷花最接地气的不是成为金色莲花,而便是莲花本身。

“只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这同样是李商隐写的。
他分得清楚荷花和金莲,我们也是。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