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写的词写好了,才算有水平!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苏轼的一首经典咏梅词,名为《西江月·梅花》。这是一首苏轼晚年的作品,是为了吊唁爱人朝云所写,在词中他以花喻人,写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咏梅词。全词通篇无一梅字,却句句写梅,特殊是末了一句更是美得令民气醉。明代杨慎在《词品》中对此词的评价是:“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读完此词,不得不承认晚年的东坡在写词上已入化境。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西江月·梅花》
北宋.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是苏轼在惠州时所写,虽半生坎坷,但苏轼一贯都是乐不雅观的。然而,朝云的离世还是给了他不小的打击,看着这惠州的梅花,他难免睹物思人。词的上片写惠州梅花的分歧凡响之处,它的冰洁玉骨是天生的,哪怕惠州瘴雾再多,它也从不理会,自有一种仙子的风姿。开篇词人就捉住了惠州多瘴雾的特点,将这枝梅花置于恶劣的环境中,很自然地就写出了它的高洁之气。
接下来的两句是词人的奇思妙想。他瞥见一只绿毛幺凤倒挂在梅枝上 ,将它想象成海上神仙派来的青鸟使,它替神仙来探视梅花的英姿。词人不直接写这枝梅的美,而是侧面的陪衬,可谓妙笔。
词的下片开始写梅花天然美。它的花色不须要粉黛来装饰,那些俗物只会弄脏了它。人为打上去的妆会被雨雪洗去,但梅花如朱唇般的颜色却永久不会消褪。在这两句中,词人捉住梅色不褪这一特点,写出了梅花内心的倔强和坚韧。与一样平常直接以寒雪咏梅比较,确实要高明了不少。
最妙的是末了一句,词人奥妙地利用了王昌龄梦花的典故,抒发爱人已逝的伤情。由于爱人的拜别,让词人以为世间再无如梅花般高洁的情操了,自己再也无法与它同梦了。这一句中的“晓云”实在已经暗藏了朝云的名字,这也间接证明这首词并不是纯挚地咏梅花,而是为朝云写的悼亡词。
与一样平常的咏梅词比较,这首词是很有特点的。首先,从内涵上来看,它以咏梅怀人,立意新颖;其次从行文的构造上来看,词人先扬后抑,先写梅花的仙姿和它在风雪中不褪色的坚韧,末了再笔锋一转,让统统随着爱人的逝去而消散,令人面前一亮。最难得的是这首咏梅词中 ,通篇都没有涌现一个梅字,却成为了一篇咏梅名作。这首词大家喜好吗?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