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宋代〕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译文
屋子很小,仅仅容纳膝盖,墙壁很矮,仅仅与肩膀一样高。
光阴匆匆,在室小矮墙陋室中,度过了农历玄月,又迎来了农历十月。
炉中的炭这天常平常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而被子里的棉花只有铢那么重。
“我”平生以居在陋巷的颜回为师,有“一箪食,一瓢饮”就知足了。始终保持随遇而安,乐不雅观豁达的心态,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注释
授衣:即制备寒衣,代指农历玄月。
始裘:即开始穿上皮衣,代指农历十月。
陋巷:代指孔子的学生颜回。《论语·雍也》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赏析
这是宋代墨客陆游的一首立冬节气诗。
这首诗为墨客退居绍兴期间而作。前三联写墨客的生活情状,尾联写墨客的豁达心态。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用夸年夜手腕道出了屋子很小,仅仅容纳膝盖,墙壁很矮,仅仅与肩膀一样高。这种物质生活的极度清贫,让人不禁想起杜甫为浣花溪草堂所作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的居住条件,伟大墨客的心境是如此同等。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颔联连用两个典故。“授衣月”,典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玄月授衣”。人们也有“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玄月授衣”的说法。《毛传》:“玄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始裘天”则指农历十月,典出《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天子始裘”。这里是说,在室小矮墙陋室中,度过了农历玄月,又迎来了农历十月。光阴匆匆,转眼又是一年立冬,怎能不让墨客感慨万千。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炉中的炭这天常平常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而被子里的棉花只有铢那么重。“篝炉炭”是“寸积”而成;“布被绵”是“铢称”而成。古时立冬后烧炭取火、添衣置被,是巨室平常事。可是,贫家却常常用不起炭火,买不起棉被,只能一点点积累炭火,连续用破旧多年的棉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绝不仅仅是杜甫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样也是陆游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足够的炭火过冬,没有新的棉被过冬,这便是伟大墨客陆游的生活窘境。陆游作为一个有名士大夫,曾经的官员,尚且过得如此,可以想象贫苦百姓家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可是到了尾联,墨客话题一转,化穷苦的生活窘境,为乐不雅观的生活态度。“我”平生以居在陋巷的颜回为师,有“一箪食,一瓢饮”就行了,只有追求精神天下的富庶,这才是读书人引以为傲的事啊!
“欣然”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墨客在炭不敷温,被不敷暖的情形下,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乐不雅观豁达的心态。
纵览全诗,用典自然,对仗工致,整体诗境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等,取法杜甫,而得其精髓,故而诗的背后自有一种博大的气候与肚量胸襟,是为立冬诗中的名篇佳作。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百余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采泰州》。揭橥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