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很多人都觉得到年味儿是越来越淡薄了,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到我们当年过大年扫屋子,炸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的快乐了。

如何让孩子感想熏染到“年味儿”,给他们一个故意义、有文化的新年?兰小海为大家推举7本“年味儿”浓浓的绘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年兽》

作者: 熊亮

年俗绘本推荐  和孩子一路感想沾染年味儿

小朋友,你们知道“年”是什么吗?

他是寒冬里孤独感逐步堆积而成的一个怪物。

每到冬天最冷的时候,他就会特殊生气,从山上冲下来,

捉住那些孤独的人,把他们吞掉……

救命啊!

若何才能从“年”的手中逃脱呢?

每个孩子都知道,过年要贴春联、送红包、放鞭炮。
可是,为什么过年会有这样的习俗呢?年又是什么呢?通过读绘本《小年兽》,可以让孩子明白,过年走亲探友背后的千年文化传承。

《过年啦》

文:孙肇志、张羽高

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年”的形象太横暴,担心吓到小朋友,那这本绘本便是很好的选择啦!

《过年啦》因此妈妈给孩子讲述“年的传说”这样的视角来展开的,从理解年的由来,到体验过年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年夜大饭、压岁钱等等,韶光从尾月二十九一贯延续到元宵节,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翻开这本书,小朋友们就会走进一个节日风情盎然的游乐场。
书中藏着奇妙的翻翻、拉拉、信袋、立体等多种新巧的互动形式,让孩子在动手玩乐中铭记传统,增长知识。

孩子可以自己动手把春联贴在门上,可以自己动手把年夜大饭端上桌,孩子还可以打开衣柜,取出不同的上衣、裤子、帽子给娃娃穿上,感想熏染过年穿新衣的喜悦。

书中还设计了放百口福的相书页呢,非常知心!

《年》

编:朱慧颖

如果想让孩子在看绘本的同时,还能接管艺术熏陶,可以选择朱慧颖编绘的《年》。

绘本将手绘铅笔画、剪纸及立体工艺奥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有浓浓的中国风,又与当代艺术接轨。
书中除了那些小人、屋子、水草、鞭炮,频年背上的每根毛都是作者剪出来的,那些不起眼的小雪花也都是剪出来,然后再贴上的。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中国剪纸艺术的伟大。
剪窗花也是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个技法也让这本书充满了年的气氛。

绘本作者朱慧颖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坎伯维尔学院插画系,以是这本书的故事编撰乃至风格都带有一点西方特色。
像年兽的形象,乍一看,彷佛带着点尼斯湖水怪的影子;而用铅笔绘画的黑白画面与鲜亮的赤色比拟,既突显了赤色在中国年中的主要性,也让整本书带上一点玄色诙谐的味道。
这本书的原稿曾在英国展览,深受外国人的喜好。

灶王爷

文/图:熊亮

翻开《灶王爷》,你第一眼就看到灶王爷用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你。
再翻页,连续五幅小图,还是那一双大眼睛,眼珠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看得你好仔细,彷佛要穿透你,把那纤细如尘的心底事一览无遗。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在她的家里,每个人都会犯缺点,「我」会由于贪嘴,偷偷吃一块刚做好的菜;爷爷奶奶也会吵架,相互责怪对方的不是……不过,灶王爷一贯在用那双大眼睛看着家里人的一举一动,用不同的眼神提醒大家要改正。

这是一本借着年俗来描写传统家庭生活的绘本,也通过灶王爷这个“一家之主”似的形象,来提醒人们:相互爱护,和和蔼睦,康健快乐才是家庭的根本。

《十二生肖的故事》

编/绘:洋洋兔

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龙、六蛇、七马、八羊、九猴、十鸡、十一狗、十二猪,十二生肖的顺序很多人都会背,但你知道此次序是怎么来的吗?

老鼠为什么排在了第一?

会飞的龙为什么排第五?

猫为什么不在十二生肖里?

这些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快让他们来这本书里探求答案吧!

《我们的节日》

编/绘:洋洋兔

这本书堪称是一本中国传统节日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先容了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险些所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及过节习俗,还有二十四节气、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及当代节日等,内容十分丰富。

这本书虽然科普的内容比较多,但措辞风趣诙谐,在文中插入了大量诗词、谚语、民俗角、小回顾、大视野和互动等小版块,给孩子们情景式的阅读体验,读起来轻松愉快。

《这便是二十四节气》

作者: 高春喷鼻香 邵敏 著 / 许明振 李婧 绘

《这便是二十四节气》是由中国本土作者创作的自然科普图画书。

这套书共分《春》《夏》《秋》《冬》4卷,每卷6个节气,书中故事以小女孩牙牙在爷爷家的经历为主线,同时分几大知识版块讲述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候、物候、农事、民俗活动等知识,并辐射到南北不同地区,为小读者设计了记录节气变革的不雅观察互动内容。
每个节气还为孩子甄选出适宜读诵影象的节气诗词和谚语。
小读者们既可以跟随牙牙的脚步,去看看何时种豆子,何时收麦子,何时摘西瓜,又可以参照知识版块图文并茂的演示,自己动手考试测验各种好玩的手工技艺、传统游戏,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发掘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今日话题:已经做了爸爸妈妈的你,小时候对过年的印象是什么呢?你想跟孩子分享哪些过年习俗或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