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采芙蓉》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隨波動,涼露沾衣翠綃重。
月明中,畫船不載淩波夢。
都來一段,紅幢翠蓋,喷鼻香盡滿城風。
【注释】
① 越调:宫调名,《中原音韵》说它的特点的“陶写冷笑”。多用来抒怀写意。小桃红:曲 牌名
①越调·小桃红:越调:宫调名,其特点是“陶写冷笑”,常用以抒怀写意。小桃红:曲牌名 ,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
②芙蓉:荷花。
③凉露沾衣翠绡重:久立船头,露水打湿了采莲女的绸衣,因而变得沉重。绡:用生丝织的绸 叫绡。
④凌波梦:即相传玄宗梦中作的凌波曲。
⑤红幢翠盖(chuáng):形容装饰富丽的船。幢,旌旗之类。盖,即伞盖。
【作品简介】
《小桃红·碧湖湖上采芙蓉》是一部散曲小令,由杨果所作。
此曲写的是水乡月夜美好的情景。在月色迷茫中,画船上的人们倒影在碧湖之中,随着波光月 影晃动,她们并没有伴月入梦,而是在船上彻夜采莲。夜露沾衣,月光如水,在这寂静的夜里 ,伴随她们的是有那富丽的船和溢满全城的荷喷鼻香。
【创作背景】
杨果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由于这个期间的散曲刚从乐府民歌和两宋词蜕变而来,因而带有浓厚的民歌和宋词的色彩。
【赏析】
本曲歌咏了湖上的自然美景,抒发了对爱情的神往之情。
文章以景开篇,开始便交代了韶光地点事宜:“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颠簸,凉露沾衣翠绡重。”采莲的时令热闹非凡,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人们采莲的动作,而是借着“人影随颠簸”,引发读者的想象,侧面表现人在莲花丛中穿梭采莲的景象;同时也与下文呼应,暗示月光皎洁,悄悄地如流水一样平常倾泻到湖面和荷叶上。夜幕渐重,露水湿了衣裳,变得沉重,让人感到阵阵凉意。“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沉浸在如此美妙的夜色中,面对如此俏丽的采莲姑娘,作者在画船中不禁感叹自己形单影只,无人共赏荷花夜色。孤独寂寞,无处排解,难以入眠,乃至连在梦中期待凌波仙子的翩然而至都显得那么无望。湖上波光粼粼,荷花随风摆动,采莲人行动匆忙,而作者的一腔苦处无处诉说,更加衬托出了作者凄哀的心境。“红幢翠盖,喷鼻香尽满城风”,惆怅徒劳无益,还是将孤单惆怅暂且放下,珍惜面前美景吧!
于是作者又将视线投向了田田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晚风习习,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荷喷鼻香,满城都笼罩在这种诗情画意当中。
这首小令借景抒怀,清新流畅,婉约动人,美景与哀情相衬托,在诗情画意中流淌出绵绵的哀伤。
【作者简介】
杨果 (1197-1269)金末元初散曲作家。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从前以 章句授徒。金正大(金哀宗年号,公元1224-1232年)初登进士第,官偃师令,以廉干称。金亡 后,杨奂征河南课税,起用为经历。史天泽经略河南,举为参议。公元1260年(中统元年)官北 京巡抚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公元1269年(至元六年)出为怀孟路总管,以老致仕,同年卒。《 元史》有传。杨果工文章,长于词曲,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 然风光,曲辞富丽,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公众如花柳芳妍\公众。
附赛大家书法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