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是便是《乌衣巷》: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藏而不露寄物咏怀乌衣巷何以流传千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壮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口语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平凡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玄色军服,以是此地俚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厥后辈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搜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平凡】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浩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这首诗写墨客对盛衰兴败的深奥深厚感慨。
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
荒凉的景象,暗含墨客对兴废兴衰的敏感体验。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述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奥妙地略加暗示。
墨客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平凡,措辞浅近,却有一种蕴藉蕴藉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