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3构造来看,即:动宾+主谓宾,或者:动宾+主谓宾。

动宾前面省略了主语,实在是两个主谓(宾)。

不过,这种句式,也有根据内容的不同,会有差异,有的是同一个主语,有的是两个不同的主语。

一、动宾+主谓宾,两个不同的主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2字:感时,恨别。
谓语+宾语,V-N 。
主语是人,被省略了。

五言近体诗的复杂句前2字动宾结构后3字主谓宾或主谓

后3字:花溅泪,鸟惊心。
主谓宾,N-V-N,名词-动-词名词

出自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面说的这种句式,实在是两套主谓宾,但是第一个主语被省略了。
类似的又如:

(我)步-壑+风-吹-面,(我)看-松+露-滴-身。

这里每一句都有两个不同的主语,第一句主语是:我、和风;第二句主语是:我、露。

但是,也有一个主语的句子。

二、动宾+主谓宾,两个相同的主语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落桃花。

颔联从形式上看,和上面的句式完备一样:VN-NVN,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前面2字也是动宾,后面3字是主谓宾。

但是前面的动宾构造所省略的主语,实在和后面的主语是一样的:藤对门-对门-藤盖瓦,水映竹-水穿沙。

藤对着门,同时藤也盖着瓦。
水倒映着竹,同时水也从砂石间流过。

这种形式的句式,也可以理解为3-2形式: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对着门的藤,倒映着竹影的水。

对门、映竹成了藤和水的润色语,用字母表示为:vnN-V-N。

三、动宾+主谓

1、VN-nNV

2-3构造中,前面2字是动宾构造:V-N,动词+名词。
后3字,是2-1构造的主谓构造:名词词组+动词(或形容词)。

名词词组有cN、qN、nN、NN等组合,末了一个字也可以是形容词:VN----f(cqnN)NV(F)

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知道,小写是次要地位(偏正词组润色语),大写是紧张地位(中央语)。
c,颜色,f,形容词,n,名词,q,数目。

下面的诗句,把稳第3字的变革。

例如,V-N-nN-V:入村落-樵径引,入村落-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杜甫 (唐)《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落-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又如,V-N-cN-F:还家-白发新。
第3字颜色,第5字形容词,

王维 (唐)《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又如,V-N-NN-F,对酒-山河满,山河是并列关系,所以是NN。

出自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
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

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

2、VN-NdV

这种和上一种句式小有差异,2-3构造中的3,是1-2构造,后面3字也是主谓,但是一个字作主语,2个字作谓语。

例如,VN-NdV:入河-蟾不没。
不没,dV。

杜甫 (唐)《月》:

天上秋在即,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永生。
只益赤心苦,能添白发明。
兵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蟾不没,兔永生,都是N-dV。

这两句把稳,也是同一个主语五言句:蟾入河-蟾不没,兔捣药-兔永生。

也可以看做3-2构造:入河蟾-不没,捣药兔-永生。

结束语

本日所说的繁芜句,是前2字动宾构造,后3字主谓(宾)构造。

差异在于,前2字和后3字,是不是用同一个主语。
其次,后3字,是2-1构造,还是1-2构造,是主谓还是主谓宾?

关于2-3构造的其他句子,还可以参看文章后链接的这两篇文章。

大略句:《五言律诗中,2-3构造的几种句式》

繁芜句:《五言近体诗中,2-3构造两组主谓的繁芜句,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