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385)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神仙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气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边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略去10篇)《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期间,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楚,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绪和思绪。
《生年不满百》是古诗十九首中讽刺了那些梦想富贵者愚蠢无知的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重在抒发人生感慨,大意是说,人生一世,生命短暂,不能满百,却常常忧虑生前生后的许多事情。“生年不满百”,是对人生短暂的一种感伤,人们多发此感慨。人生涯着,总会有各种烦心之事,年轻时为自己垂老时担忧,年迈时还要为身后事担忧,以至整日忧虑烦恼。表面来看,这两句抒发的是人生苦短而忧虑重重的烦闷感情,但结合全诗来看,这两句是作者对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嘲讽。他们生平都在苦苦地盘剥财货,而不知道及时享乐。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存,而且在不敷百年的生平里,偏偏想忧及“千岁”,真是愚不可及。作者对此是鄙夷的,他认为人生应该若何过呢?“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是要寄情山水,把酒言诗,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及时行乐。
“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屈曲,但如果纵情于享乐而虚度人生,恐怕也未必是一种复苏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只是处于动荡不安社会中的人们对苦闷生活的一种无力而已,在那个时期具有觉醒性、进步性。这两句现可用来表达一样平常的人生感慨,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