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正月诗词三首:深惜今年正月暖,清诗未就冰生砚

密州两年是苏东坡人生一个节点。
苏轼在密州创作了200多篇诗词文章,是什么让他有如此情怀和年夜方呢?

38岁的苏东坡从杭州通判调往密州做知州,按道理是升了一级,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该高兴不是,可是他并不愉快。
由于他之前的出发点太高,是掌管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奏章表疏,实际便是天子的眼睛和耳朵。
但由于和主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为了避免直面的打击报复,他要求外放做官。
实际上也是抱着一种试探,看天子到底对他如何安排。
于是在杭州通判上做了三年。

这次调任密州,苏轼内心是相称绝望的。
由于意味着他回到朝堂遥遥无期。
且密州并不是富庶的利益所,这种穷山恶水,常日安置不得意的小官员,很难出政绩,而且路途迢遥,常日未便利家眷同往,类似流放。

苏轼密州正月诗词三首从悲凉苍凉到旖旎大年夜气人生贵在努力作为

从玄月份动身,大约两个月韶光通过颠沛的陆路到达,他到密州看到的是非常惨烈的灾荒景象,旱灾导致蝗灾,道路两边是用蒿蔓裹着蝗虫的尸体的宅兆,长达两百余里,衙门口堆放的蝗虫尸体成山,粮食丢失三万斛。
老百姓沦为灾民,没有吃喝之后,丢弃小孩,抢劫盗贼丛生。

苏轼被面前景象所震荡,下马伊始,就投入了紧张的救灾事情,带领衙门的职员和自己的仆人下田灭蝗,手脚和农人一样在野外间磨出了厚茧,又报告朝廷豁免税收。
这一顿猛操作下来,蝗灾是掌握了,可是也到了过年。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喷鼻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密州上元》

他这才打眼看了看密州的过年的元宵节。
去年还是在富庶繁华的钱塘边过的元宵节,灯火如画,明月如霜,笙歌鼎沸,好个良辰美景不夜天。
但是密州也过年,屯子过年该当是一样热闹,风味不同而已,但是苏东坡看到的密州元宵节,那是相称的寂寞。

这个很随意马虎理解,蝗灾之后,是灾民苟且求生,哪里还有余力去欢度新年?偶尔组织起来的龙灯火把在山区游走,那刺破寂寞的鼓萧声特殊苍凉。
灯火稀微,反而更加以为这春天寒意深重,雪云低垂,这是又一场风雪将来。

穷地方的小知县。
在苏轼的前几十年生涯里,他或者听说过这样的地方,但离他甚远,他做的都是庙堂之事,但是命运将他这个棋子吹落在这个地方,忙的时候不以为,年节闲下来,正是思往事,百感交集。
他看着镜子里被折腾得干瘪的容颜,手上的厚茧,还有未知的自己的出息和一县公民的苦难,苍凉而茫然。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回籍。
小轩窗,正装扮。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江 城 子》

这是苏轼有名的悼亡诗,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写在什么时候,这是写在他39岁密州的任上,元宵节的后五天。
他在抗击蝗灾的过程中,看到过累累荒坟,看到过无数的去世亡和悲哀,看到过无数刺激民气的场面,都无暇多想,由于任务还有慈悲。
但谁还不有薄弱的时候。
终于在梦里爆发。

他梦见了他去世去多年的妻子,十年他由于奇迹离开家乡,虽然心里惦记,却没有办法去她的坟头,但此时他梦这天间压抑的想法,他回到家乡,去找她的坟,但是影象和往事重叠,他看到她依旧在阁楼上装扮,看到他回了,悲欣交集,又惶惑不敢相认,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去哪里了?苏轼终于在梦里哭了起来,要见告她什么?那密州的悲惨,他对她的思念和愧疚?她是他最亲的人,心疼看着他,摸着他手上的茧,头上的白发?

但他的妻子确实是去世了。
梦是积压感情的一个出口,是苏轼无以言表的现实情境的折射。
他在荒漠之乡,去世亡之地,瞥见和领受了浩大的悲哀,他也确实知道哪怕已经去世亡了的妻子,是他抗击这悲哀的精神支柱。

但是苏轼并没有就此忧郁下去。
他要回抵家乡去亲自祭奠妻子。
于这天间他更加的劳碌,由于大旱,他所有的办法都用到了,一方面探求水源,一方面两次率领群众去祈雨,这是一种以身作则的精神联络力量。

就算是元宵的大雪,他也立时联系到秋日的收成。
平常更是亲自去民间辅导栽种,收养弃婴,因时制宜惩处盗贼。

这种努力作为不仅使得密州很快摆脱了灾害,得到了活气,而且也使他走出了心境的凄凉,反而生出了雄浑年夜方的人生底气。

一年之后,又一个新年到了。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

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

汗湿喷鼻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

清诗未就冰生砚。
”《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

此时密州规复了活气,年节十分的热闹,文安国是苏轼的朋友,想必也是京城下来稽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吏部官员。
苏轼满满政绩,自傲从容。

窗帘外是东风小雨,今年是和暖冬,以是过年并不十分冷。
由于从灾害中规复过来,以是这里的人们和他一样都是面带笑颜。
连歌舞也这么欢畅明丽。

这样美好的年节,哪里有韶光去写什么悲啊怨,那砚台就留着结冰吧,咱们不写那些清寒的诗了,你在这里多逗留几日,看看这里民风民情。
我想你也是难得到这个地方来呀。

龙泉寺

密州磨炼了苏轼实打实的政治才干,也磨砺出他的内心情怀和笔墨风格,年夜方实在又大气。
虽然苏轼的生平饱受磨难,政治才华未能尽用。
但是这些磨砺不仅造诣了他艺术年夜师的美称,而且他的不畏坎坷,投身爱民的生平,垂范后世,是古代官僚的典范之一。

人生在困境中,也要学习苏东坡,化悲痛凄凉为力量,努力有现实作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