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自己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的时候写下的一副自勉联。
此联对仗工致,命意蕴藉,富有哲理。
最名贵的是用典精妙且富有新意。
该联高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通,如行云流水。
这副对联成为诸多有志之士督己奋进的千古名句。

蒲松龄通慧聪颖,才智过人,青年期间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
为了勉励自己不断发奋读书和创作,他特意撰写了这副对联自我勉励。
起初是刻在铜制的镇尺之上,后来将它悬挂在书屋聊斋的墙上。

蒲松龄的自勉联作者/程更新

蒲松龄的绝作《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集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
它将花妖狐魅和幽冥鬼怪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空想取向。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造诣最高的作品集。

清康熙四十四年正月,76岁的蒲松龄病逝。
他生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共计近200万言。

后世对蒲松龄的评价极高。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夸奖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也曾评价说他“鬼狐有性情,笑骂成文章”。
现今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则称蒲松龄是“天下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如此高的造诣并非一挥而就,他著成大作曾历尽千辛万苦。
童年的蒲松龄正遇清兵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弹压农人叛逆,社会上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
蒲松龄耳闻目睹这些征象,对异日后写作《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影响。

蒲松龄开始写《聊斋志异》是在他做学堂西席的时候。
其间,不管从哪里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记录下来,用作创作素材。
关于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有一个流传很广趣事:说他在家乡柳泉路边摆了一个茶摊,有人过往,他都要请人喝茶。
喝茶不收费,但蒲松龄哀求大家给自己讲一些奇异见闻,他听完后就回家加工致顿成故事。

《三借庐笔谈》对此有这样的描述:相传师长西席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落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故笔法趋绝。
王茹安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
师长西席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

说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要网络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
但他的小说还有一个取材路子,便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
《聊斋志异》里大约有一百篇小说是改写自古人作品,这也解释他在熟读古人诗书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为写聊斋,蒲松龄收视反听,勤奋写作,费尽心机,日常生活全靠贤惠的妻子刘氏打理。
他外出给人当家庭西席的时候,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常常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
如果有一点好吃的,都要给丈夫留着。

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不仅要有一定的生活根本,同样须要具备充分的想象力。
蒲松龄就特殊长于想象。
《聊斋志异》便是一个天才作家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相结合的成果。

蒲松龄痴迷于写《聊斋志异》,结果影响了他的科考。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誉鹊起,往后便屡试不第。
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写了一首诗劝他,说:“聊斋且莫竞谈空”,意思是让他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
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连续他的写作,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完成他的惊世大作。
至于科考功名,到71岁高龄时他才被授为贡生。

此文开头所录的对联,是蒲松龄受到挫折时所写,却成了他励志人生的真实写照。
这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
上联用项羽的典故,见告自己和他人一个道理:人只要有志气,永不言败,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下联用越王勾践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以此联勉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要像这两位英雄人物一样,具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皇天不负有心人,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造诣。
他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方面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堪称不朽的精品,它在古典文学领域为后世树起了一座令人仰视的丰碑。

幸好,科举制度挡住了蒲松龄的脚步,没能让他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年夜将短缺了一颗残酷的巨星。

2023年2月23日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