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文化自傲,国力壮大,给予这些墨客无比强大的内心。
边塞的苦寒之地,在他们看来,却充满了无数的寻衅,充满了无数的刺激和欣喜。
这些文弱的诗人来到边陲,被这里的风光所震荡,更为沙场上舍身殉难的豪情而热血沸腾。

​他们写就的边塞古诗独成一派,勾勒了中华儿女最冲动大方的内心追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玄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最帅的古诗这才是边塞诗真正的境界李白等人也无法超越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古诗便是盛唐最著名的边塞墨客岑参所写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全文比较长,但墨客内心的豪情依然不见得能够全部抒发。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送将士们出征的唐诗。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匆匆有力,情韵灵巧流宕,音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诗歌的一开始,就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边陲雄壮恶劣的自然环境呼之欲出,尤其是“平沙莽莽黄入天”更是把当地的荒凉描述得淋漓尽致。

​此后是夜晚的景象。
“轮台玄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后两句的夸年夜,在全体唐代文学是人都非常著名。
“一川碎石大如斗”夸年夜碎石之大,“随风满地石乱走”更是夸年夜地说出当地风之大,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匈奴草黄马正肥”,敌军趁机发动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来势汹汹。
但是在边陲镇守的唐朝军队也绝不示弱,“汉家大将西出师”,大军开拔欢迎寻衅。

​此后的三句古诗都是对唐军将士们的讴歌和赞颂。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们甲不离身,任务在身义不容辞,半夜行军更是满怀豪情。
虽然“风头如刀面如割”,吹在脸上刀子一样,也丝毫没有挡住他们提高的脚步。

此后的诗句依然在讴歌将士们的奋勇向前。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急速在马毛上凝集成冰。
细节的描述展现出景象的寒冷,也更展现出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不乏夸年夜之语,墨客奥妙地捉住了这个细节,笔墨畅快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末了三句是墨客的信心满满。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我们的将士们纪律严明,舍身殉难,豪情满怀,乃是虎狼之师。
料想对方也不敢胆大妄为,我就在西门等待着前方捷报的传来。

整首古诗是岑参最帅的一首诗,不管是对边塞风景的描述,还是对将士们豪情壮志的描写,都有一种帅气藏在个中。
雄浑悲壮,这是盛唐诗歌当中最明显的特点,在岑参的这首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